五行土有什么相克?
五行的相生相克,是建立在阴阳理论基础上的。 “生生”一词在《易传》中解释为“万物生命之意”,因此它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是指生育、繁衍的意思;其二是指新的生机之意。 五行中的“生”,亦包含这两个方面的意思。即木生火、火生土等,意味着春生的树木、夏长的火焰,至秋天都会有所收获并赋予它们新的生命;而金生水、水生木则表明了金如秋时的收成,要给予木以生活所需,使其能继续存活下去。
同时,五行中的相(见相)也有两层意思,即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所以就有了五行相克的说法。所谓相克,即是说五行之中任何一行受到另一行的制约或克制。五行相克的规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相克,并非单指某一五行强盛而使另一行衰弱,而是说明二者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这种平衡是在斗争与融合的过程中实现的。也就是说,五行中的一方强极而损伤另一方时,受损的一方会相应地抑制太强一方的生长。比如,当木太旺时,就会遏制土的滋生;而当土太旺时,就会遏制木的生长。如此循环往复,保持五行的动态平衡。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克”,并非是指“克制”之义,而是指五行之间相互竞争、相互影响的情形。 所以“生辰八字”中的“辰”指的是什么“地支”,“八字”是什么意义呢? 其实,这“生辰”二字的本义就包含有一个“时间”的概念在内——这个“时辰”就是“生辰”。因为“生日”通常用农历表示,而农历是按干支纪年法来计算的,一个太阳周年运动周期等于12个农历月,其中每个农历月的起点都在不同的小满节气上,而终点都在大暑节气上。
这样每个生日其实都含有一个特定的“节气”信息,而人们常说的“节令”也是基于天文现象得出的结论。 至于为什么用“八字”作为“生辰”的代称,是因为古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而这个时间里又有“金、木、水、火、土”五个元素的变化。也就是说,每一天都有这五个元素的更替循环。而一个月里有二十个“节气”,也就是有二十次这样的循环变化。一年有十二个月,也就是有一百二十次循环。十年为一纪,六十年为一甲子,所以“八字”其实也就代表了一个人出生的特定时间所具有的元素组合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