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上海滩在哪里?
题主说的是旧上海的上海滩吧,其实就位于黄浦公园(原塘沽路光复路)至静安寺之间,南沿苏州河及黄浦江,北起静安寺。 旧上海的上海滩有“东方巴黎”之称,是当时全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当时的上海号称“百业兴旺、万家灯火”。
从自然地理上讲,现在的上海滩是指旧法租界南区所在地,即黄浦公园(原塘沽路光復路)到南京西路武定西路一带。这里是上海开埠后欧美列强攫取在华利益的集中地,也是上海商业、文化最繁荣的地方,所以有“东方巴黎”之称。
今天看来,老上海滩的地理位置还是很方便的。南北向的马路有南京东路、大光明电影院、北京西路,东西向的则有南京西路、铜仁路。除了铜仁路较难行外,其他几条都是南北通达的。 老上海滩的“滩”字,在这里读“tan”,指的是水边平地。这个地名最早出现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的《松江府志》中,书中记载了当时的上海县北隅有“沙丘起伏之地,可耕作”,名为“上海滩”。
其实,这地方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吴国的海边沼泽湿地,被称为“胥溪”或“浒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此筑城,又被称为“余杭”“沪渎”“下川”等。东汉末年,孙坚在上海郡治附近筑石墙,设营盘,从此这里有了一个新名字——“孙军”。
西晋永嘉年间,“孙军”改称“新亭”;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市)称帝,国号晋,史称东晋。由于司马氏政权偏安江左,中原地区长期动荡不安,北方士族纷纷南下避难,东晋政治中心由此迁往建康。这些士族带去了大量的人口和财富,既提高了江南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也给南方带来了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审美品位。他们选择定居之处往往讲究环境优雅,故而大多聚居在建康附近的秦淮河畔,使这座地处江南的水乡小城顿时充满了典雅浓重的文化气息。
作为江南名城,金陵向来有“天下文枢”之称。东晋时,许多世家大族都住在城内青溪两侧,由于青溪一带水源丰富,林木葱茏,又有石头山作为天然屏障,所以非常适合隐居生活。当时的文人名仕都喜欢在南郊青溪一带筑室而居,吟诗作画,谈玄论道,久而久之,一个以清高儒雅著称的文化圈形成了。
东晋文学家任昉写过一篇著名的《述异记》,其中描写了这个以文人居多的地域风物人情:“旧说云:晋宋齐梁间,南京东面七里的地方有一个洲,洲上有一块石头形状像屋脊,上面铺着棋盘,四周有很多野鸭子在游动,它们发出的声音就像在说话一样……这个洲的西边有一座桥,名叫‘采香桥’……” 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鸦矶渡”,也就是后来的“上海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