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生肖是什么?

武苏亚武苏亚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古希腊时代,人们已经有了猴年、鼠年等概念,但真正确立十二生肖,并将它们分为大生肖和小生肖的,是古印度佛教文化。 据佛经记载,古印度将一年划分为365天,每一天为一个“曜日”(即今天所属星期),每一个星期设为4个“昼日”和一个“夜日”,而十二地支恰好对应12个时辰(子时、丑时……亥时),每一个辰时有两个“小时”,每一个小时设两个“刻”,所以一天就分为24个“小时”。这种计时法传到我国后,受到了一定影响——因为我国的农历属于阴阳合历,既要考虑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公历),也要考虑月亮对地球的影响(农历);既考虑到季节的变化,也考虑到白天和夜晚的长短。 所以,古人把一天平均分成12个时辰,每个时辰分为上、下两部分,这样就形成了24个节气,并相应确定了每年的起止时间。

而在确定每一年的开始与结束的时间点上,又增加了一些特别的因素:我国古代以夏商周作为正朔,以正月为岁首,每年以立春日为新年第一天,所以每年第一天是从寅时开始的(凌晨三点到五点)。 而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国君为了显示自己的“正统”,开始采用冬至作为元旦,也就是新一年的第一天,而从子夜开始。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似乎应该把子时从23点开始向后延伸两个小时,把丑时从1点开始向前移动一个小时,这样就可以与现在通行的公历一致了。

而到了唐代,皇帝以冬至和夏至作为干支的开始,以冬至这一天晚上10点(亥时)作为每一天的开始,并且把以前的大月30天、小月29天的计算方法改为30天或31天一律平推。这种做法一直持续到现在,虽然公历每年365.25天的算法比较准确,但春节却是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或者二十四开始。

不过,这种以二十四节气划分时间的方法并没有延续下来,而是进入了人们的梦境。这是因为,宋代以后的人们逐渐意识到,节气对于农业的作用已经不大,它只是一个“历法”符号而已,于是古人便将这种分法的希望寄托于梦想之中——人们希望通过做梦的方式得到关于节气的信息。如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食部》中写到:“燕京自后燕以来,土人每以为贡。其形园扁,色白微黄,如杏仁,西夷谓之‘哈斯’,汉贾侯说:‘其饼馅乃葱、姜、椒之香味。’”这实际上就是现在的元宵,以白糖、核桃仁等为馅的圆形食品,只是表面没有雕花,而通体洁白。

别佳诗别佳诗优质答主

生肖也称为属相或者属兽,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将十二种动物对应十二地支而用来记人或动物出生年份的十二年周期的代表动物。十二生肖与人的十二时辰、十二属相、十二星象、十二地支、十二经络、十二法界、十二神将等是一一对应而又相互区别的。如子鼠,是指人子时出生的,属相为鼠,十二星象为金牛座,十二法界为十信位,十二神将为神后等等。

生肖这一特有称呼在南朝时梁朝陶宏景所著的《真诰·阐幽微》一书中首次出现。由于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形成了对应的数字关系,所以十二生肖被广泛用于纪年、月、时,以方便人们计算和记录时间。十二生肖还被广泛用于对事物或人的代称、简称,如称人时称属牛的、属羊的、属猪的等,同时十二生肖还被广泛用于谚语、歇后语、吉祥语及古诗词等之中。生肖除了在汉语使用之外,还在藏语、蒙古语、壮族语等12种中国语言中使用。生肖还先后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泰国、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等18个国家和地区。在日本,十二生肖被称为十二支。越南北部把十二生肖叫十二属。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