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月吴牛指什么生肖?

皮欧阳皮欧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喘月吴牛”出自李白的古诗《咏马》,原诗如下: 骏马驰弛四海,日月为盖,天地为庐。走南闯北,驰骋天下。 不信伯乐是谁,自认才华横溢。 驰骋疆场,英姿焕发。 嘶鸣长鸣,谁人知晓我的才情? 不愿羁縻于槽枥之间,向往万里草原。 奔跑飞翔,怎甘平庸地老死? 我要驰骋!我要飞翔! 啊!我是一匹骏马。

“喘月吴牛”应该是指“牛”,原因有二:

1.李白这首诗里除了“嘶鸣”“奔驰”等字句外,几乎所有字眼都是用来描绘马的“貌”——“骏”,“逸”、“龙”、“雄”和形容声调的“昂”、“长鸣”;没有一字是描写牛的“质”的——“耕”,“作”、“牵”或“老”。可见这匹马的形象是相当高的,可以说是“骏马”中的佼佼者——就像西游记里的白龙马一样,虽然被贬为畜生,但形象气质依然高于其他牛羊之类。用现在的语言来说明就是——这是一匹帅马。而丑牛是赶不上帅马的。

2.这句诗词出处的全称应该是“喘月吴牛不知汗血马,惊涛骇浪但觉水云闲。”它来自苏轼的《伯仲话诗》,原文如下: “古人论诗句,以‘惊涛骇浪’比‘骏马奔腾’,此甚异矣。然‘骏马奔腾’自不可形其状,惟‘惊涛骇浪’近之耳。东坡在黄州,见杨济甫,云‘近来作诗,有惊涛骇浪意’;又云 ‘少游(秦观)平生最得意语,只“醉卧沙场君莫笑”,东坡道“少年骑马入咸阳”,虽无“风吹草低见牛羊”,却有“惊涛裂石摧牙剑”。” 从这段引文可以看出:

第一,苏东波认为李白的“跑得慌”(“奔”)不如他的“惊涛骇浪”(“飞”)好;

第二,苏东波认为他的好朋友秦观的诗句——“杨柳风轻,露红烟绿。梦里行云,一点闲愁归不到。都只为、花残月满,易老光阴。荏苒春光,便做添愁绪,更何如、吹落英,问信息。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比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好。他比较喜欢“明月出天山”的“明月”和“吹度玉门关”的“风”所构建起的意象。

第三,同样出自这首词的下阙,他还批评了另一位朋友王巩的词——“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他说王维的那首著名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才是好句子。因为他觉得那一句写出了沙漠和荒凉的意境。

根据上面这三点,可以归纳出苏东波欣赏的诗歌意象是:高旷(天高地远)+狂飚(狂风暴雨)=惊涛骇浪。 后人评价李白这首诗的时候也受到他词的影响,都说“惊涛骇浪”好。而“喘月吴牛”其实就指的是像“惊涛骇浪”那样驰骋奔腾的良驹。

焦春二焦春二优质答主

在中国的许多地方,都有“牛怕月亮”的怪现象。每当到了盛夏酷暑之时,在月夜之下,牛的腹部以上便会不停的抽搐,看上去就象是在不停的喘息,因此人们便将这样的牛称之为“喘月吴牛”!在古代,人们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就用一些迷信的观念来解释:“八月三日是吴王夫差头葬日,乌鹊衔青李下堕,百工御之,牛畏李光而喘。”(出自晋·周处《风土记》),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弄明白了是光线反射引起的空气加热导致的,但是这个成语却沿用了下来。

喘月吴牛通常用来形容南方人对雪的诧异情状。因为这里向来无雪,牛儿看到皎洁的月亮以为是天上下了雪,便以为是在夏季最热的时候有冬天来临了,非常害怕。因为吴地以盛夏之时见月,便如同北方人见雪一样,所以才会有这样的一种说法。人们将这个词用来形容对某一件事感到畏惧和张皇失措,非常害怕,以至于无法自制。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单独使用这个词,也可以组成一句话或是一段文字的时候使用“喘月吴牛”这一成语,比如说:“像这样惊天动地之患,近在旦夕之间,而人之若玩然不以为意,不亦犹吴牛之喘月乎!”

后来,人们在使用这个成语的时候,也省去了“吴”字,用“喘月之牛”、“喘月之患”、“喘月”等同义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