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多少笔画五行属什么?
四,简体字是“亖” 繁体字是“亖”,读音si(第四声) “亖”在现代汉字中一般用作数字或者姓氏。其中数字用法很简单,就是表示4的意思;而姓氏用法就比较有趣了,这个姓氏的人都是自己跟自己姓,比如“王”“李”“张”等。 那么为什么这个字还有数字和姓氏两种用法呢?因为该字的本义就指代“四”这个数字。《说文》中有解释:“四,所有数之总名也。”也就是说所有的数值都包含在“四”里,也就是“四”包含了1234这些个数。 因此当“四”代表具体数值的时候,我们就在前面加个“一”,表示“五”,加“二”表示“六”....以此类推。当“四”作为姓氏时,为了跟表示数值的“四”区分开,我们就直接在后面加一个“文”字,表示“驷”氏。
那么这个“驷”字又是什么意思呢? 《说文》里有解释:“驷,驾四马也。”可见古文字中的“驷”是“四”马拉一车。那这个字怎么又会跟“三”有关系了呢?这就要说到古文字“驷”的字形变化了。金文中“驷”的字形是这样的: 金文是一个会意字:左边是“马”字的象形符号,右边是“高”(或“上”)字,意思就是把“马”向上(或往高处)拉。 而小篆字形变成了这样: 在“马”和“高”中间多了一个“止”字,而这个“止”字正是“趾”字的初文。所以小篆的“驷”其实是由两个“止”和一个“高”组成,意思是把马向前踢(或“踩”)。
到了隶书、楷书阶段,字形变成这样了: 因为汉字草书阶段很多字形的演变都是乱序的,所以很多草书写法大家并不了解其中的规律。于是古人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用两个相同的偏旁代替原来的两个字,这样就做到了笔顺的统一:一个是“马”字旁的偏旁,另一个是“高”的偏旁。这就是现在的“驷”字由来的秘密。而这两个相同的偏旁,在古代其实是同一个字——“足”。所以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小篆,这个字一直都有“足”字旁。
了解了“驷”的来历,现在回到正题。“四”和“三”相乘得“十二”,“四”和“二”相乘得“八”,“四”和“一”相乘得“四”,然后分别组合,正好是“驷”。所以“驷”字五行属性为“属火”。 我根据网上资料整理了《易林杂编》,在这本书里收录了大量的周易计算实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我的专栏里找到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