锰股票有哪些?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增长,电池材料需求也不断增长,而其中作为锂电池的重要原料之一——锰矿资源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关注。目前,我国已探明的锰矿储量不足世界总量的20%,但却是全球最大的锰矿生产国和消费国,锰矿进口量超过75%,对外依存度高,且主要依赖进口南非、澳大利亚等国的高质量碳酸锰矿石,价格波动对我国锰行业影响较大。
因此,近年来不少业内人士开始呼吁要解决中国锰矿“卡脖子”难题,在加强国内锰矿勘查的同时,还应加大力度开发低品位难采选锰矿石的利用技术,以降低对国外锰矿的依赖度[1];并鼓励国产动力电池企业对原材料进行自主供给,减少对外依赖程度。 那么,目前我国的锰矿资源分布状况如何?又有哪些企业布局锰产业链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
一、锰的分类及应用 锰是一种化学元素,其原子序数是30,属于过渡金属的一种,具有极强的氧化性,易被还原成二价锰离子Mn2+或四价锰离子Mn4+,通常以MnO、MnO2等氧化物或MnCO3、MnS等硫化物的形式存在自然界中。根据锰元素化合价的差异,可以分为锰矿石和碳酸锰两类。
工业上使用的锰矿石主要有碳酸锰矿石(含锰总量≥38%)和软锰矿石(含锰总量≥20%)两种类型,主要用于制备金属锰以及炼钢工艺中为碳素提供还原剂。碳酸锰则由锰矿石和石灰等辅料为原料通过煅烧法制备而成,是制造电解锰的主要原料,也可用于生产其他锰化合物产品及制取四氧化三锰作电池材料。
从应用领域来看,锰除了可用于化工行业外,还可广泛应用于轻工、冶金、机械、电子、建材等多个领域。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锰矿石产量约1605万吨,同比增加9.03%,占全球的比重约为26%左右,仅次于越南位居全球第二;碳酸锰产量达274万吨,同比增长8.9%。
二、锰行业的现状及前景 在全球范围来看,锰矿石主要分为硬锰矿石(含锰总量>50%)、软锰矿石(含锰总量>25%)以及褐锰矿石三类。其中,硬锰矿石和软锰矿石是主要开采的锰矿物,分别占到全球总产量的近八成及两成;其余为少量的褐锰矿石。
我国锰矿石资源多属硬锰矿石,软锰矿石较少,约占全国锰矿储量的20 %~30%,主要分布在广西、四川等地。由于软锰矿石可溶性较高,加工比较简单,经济意义比较好,所以软锰矿的开采一直呈持续增长的趋势。 目前,我国锰矿资源总体呈现“北多南少,西富东缺”的特点,主要集中在广西、贵州和湖南三省区,合计占全国锰矿保有储量比例超六成。虽然我国锰矿资源较为丰富,但由于多数锰矿资源分散于偏远山区,开采难度大,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而在下游应用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汽车产业的不断壮大,锰需求快速增长,预计2025年锰需求量将达到500万吨以上;同时,锰还是新能源行业的关键元素之一,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规模的不断扩大,作为锂电池重要的原材料之一,碳酸锰的需求也将出现较大幅度的增加。 然而,目前我国锰资源的自给率并不高,对外依存度高达60%以上,未来仍需加大对锰矿产资源的勘探力度,促进优质锰矿山资源的开发,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随着技术的进步,锰矿资源的利用率也在不断提升。如采用酸浸法处理低品位的菱镁矿石,回收其中的锰精粉,不但可以提高锰矿石的利用率,还能实现废物再利用,一举两得。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传统的冶炼提纯方式之外,近几年还有不少人尝试利用生物科技来提取锰元素,效果也不错。不过,这种方法虽然能减少环境污染等问题,但也增加了成本,是否具备商业化生产的条件还需进一步验证! 三、部分企业的投资布局情况 说到锰矿的应用,自然绕不开锰产业。近年来,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趋严,传统锰产能逐渐退出市场,一批具备先进工艺水平的新兴企业纷纷入局,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新动力。
比如从事锰矿开采、锰系合金研发与销售的大型集团——湘潭电化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拥有锰系产品生产基地两座(分别为江西电化厂、湘西新锰有限公司),形成了年产电解二氧化锰产品6万吨/年的生产能力,是国内最大的电解二氧化锰生产企业之一;还拥有年产3万吨电池级硫酸锰产品的子公司湖南电化永兴公司,是国内最早生产电池级硫酸锰的企业之一…… 该公司还有多个项目正在布局建设中,包括年产1万吨高纯硫酸锰扩建项目、年产1.5万吨高功率锂离子电池用锰酸锂项目等,这些项目的建设投产将为公司带来新的业绩增量。
还有主营电池材料的广东嘉元科技,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用四大基础锂电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包括铜箔和锂盐等产品,同时还涉足锂离子电池的制造业务。目前其铜箔产能已突破3万吨/年,是全球第二大锂离子电池用6μm以下超薄铜箔生产商;嘉元科技的锂盐产能也已达到3000吨/年,预计年底前还将新增1万吨碳酸锂产能,未来将形成2.3万吨/年锂电材料产能规模。 另外像主营新能源金属的宁波韵升,目前已完成对浙江甬金锰镍钴新材料公司的股权转让手续进入实质性运营阶段;公司还与有锰材料生产相关经验的企业组建合资公司共同开拓稀土永磁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用高性能硅基负极材料的应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