澂字五行属什么?
澄、澂皆以“清”为声符,二者形义相近而音转不同(此处的形近是就篆书而言的)。 《说文》称澂为“清水自上而下也”;《玉篇·水部》称澂为“澄水使清也”。二者所释都是“使水变清”之义。但是,由于澂的本义已经不存在了,只能从引申义上去理解它的性质和意义范畴。在古书中,澂多用于官方公文,表示一种正式而严格的程序,有时还带有一定的强制含义。比如《周礼·秋官·朝士》中有“凡外事朝见、聘问、丧祭,则具澂濯祓除”的记载;《管子·小匡》有“令四鄙之事公如向氏,令百官之事公如澄潭”的文字。这里所说的“澂濯”、“澂潭”都含有清理、洗涤之意,表明澂具有严肃认真的内涵。
在古汉语中,用作动宾结构的动词性词组的常见结构模式有两种:一种是A+B的形式,即由两个实义词结合而成,表示某种事实状态或动作行为过程的状态特征;另一种则是AABB式的重叠形式,表示一种反复出现的动作方式。根据以上对澂的性质的认识,我认为它应该属于第二种类型——也就是重叠形式的名词性的动宾结构词组。在这种类型的词语中,A的意义基本等同于B,但是它的附加义往往与B有所不同;更重要的是,这种类型的词语一般还具有表示某种抽象概念的性质。因此,我们可以进一步判断,这类词汇的A项大抵可以理解为表示事物性质的“属性名”,而B则可以看作表示具体行为方式的“动作名”。
例如:行行(行走行走)、行行(走路的样子)——形容道路;去去(离去离去)、去去(远离)——离开某地;施施(散步行走)、施施然(慢悠悠地走)——散步;赳赳(勇武貌)、赳赳武夫(武夫的勇武样子)——威猛;营营(往来飞行的样子)、营营逐逐(飞来飞去的虫子)——飞行;冥冥(昏暗的样子)、冥冥之中(暗处)——暗中;皇皇(明亮的样子)、皇皇天子(堂堂天子)——威仪;熙熙(和乐的样子)、熙熙攘攘(热闹纷乱的样子)——欢乐;赫赫扬扬(兴盛的样子)、赫赫巍巍(壮大的样子)——盛大;荦荦(清楚明白的样子)、荦荦大者(明显的事)——显著……
基于上述认识,我想澂这个字的五行属性应属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