奘五行属什么?
“奘”字属“月”部,读音为zàng(注1) 。《说文·肉部》:“奘,肥也。从肉,赞声。”段玉裁注云:“今人言胖、肥、肿皆谓肿者非。”“胂”字“今”已不常用,且与佛教无关,故不讨论。
“奘”之本意当指肥胖、强壮之形。《集韵》引《庄子·马蹄篇》“骈拇枝指,肤宽厚而肥肉重;乌获举千钧,神气很定而肌肉壮。”其“厚”“重”皆说明形体厚重。后逐渐引申出充实、饱满之意,如《国语·晋语一》“将帅三军,大邦之郛郭。”韦昭注:“师盛曰骧,行速曰逍,气高曰遥,甲坚曰弢,士饱曰弢,马肥曰骄,行远日遙,四足高腾曰骧。”这些词中“韬”“遥”“骁”“骄”等皆表示状态,即人或物充实、满盈的状态。再逐渐引申出“供奉”“斋戒”之意,如“奘僧”“奘房”。最后才用于指代“寺庙”,如“佛奘”“梵奘”。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奘”的“供养”含义是在唐代以后才逐步明确并固定下来的,但“寺院”的概念在南北朝时就已经出现。如南朝梁代的《香炉铭》:“形制颇古,状若壶卢。元封甲子,埋没江湖。龙蛇潜伏,日月销殂。唐则武德,国号大唐。维天有汉,延祚无疆。……”北周武帝建中四年(公元503年)敕令所造《莲花经》卷上:“于时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大塔寺中。”这里提到的“寺”即是后来所谓的“寺院的寺”,而非“寺庙”的“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