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企业规模效应?
“规模不经济”是一个被严重误读的概念,它正确的原因是基于边际成本的递减(或者说边际收益递增)在微观经济学里有个经典的模型叫做“亨利·莱文的面包店模型” 假设有两家面包店,第一家店只有一个面包师,每天可以做20个面包;第二家店有两个面包师,每天可以多做10个面包。 假如两个店的质量一样好,价格一样低,那么消费者肯定去第二家买了,因为可以多买到50%的面包。
但是真实情况可能是这样:第 一家门店的面包师手艺比较差,只能做20个面包,但是他一天的工作时间只有6小时,还有4个小时空闲;而第二个门店的面包师手艺比较好,能做40个面包,但是他一天的工作时间有8个小时,其中2个小时在空闲。 这种情况下,第二家门店其实比第一个门店效率更低,更不适合大规模生产。 因为一个勤劳的面包师,哪怕他的技艺很差,也比一个懒惰的面包师更能提供更多的产品。
这个案例说明,规模在经济活动中并不是万能的。一些行业由于竞争充分,自然垄断,或者由于进入壁垒较低等原因,导致小企业对市场具有强竞争力,他们可以通过扩展市场规模来获得盈利。 而有些行业则不同,尽管我们可以期待通过扩大生产规模,从而降低单位成本,进而增加利润,但这往往是有前提条件的。
首先,技术变革必须允许产能的迅速扩张,例如计算机行业的芯片,手机行业的屏幕,新能源行业的电池等。如果没有技术的进步,仅仅是靠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即使全部产出都用来自己消耗,产能也很难迅速放大。 其次,行业内所有企业的生产能力都必须得到大幅提高,而不是个别企业能够独享技术红利。如果行业内绝大多数人的产能都有大幅提升,而唯独你一家不能,那么你很有可能面临供应不足的风险,你的议价能力就会增强。
最后,产能的增加不会导致整个市场价格下降,也不一定会带动整体利润率上升。因为供给的增加有一部分会转化为需求,这一部分的需求本来属于其他产业,现在因为产能的增加而被此产业所吸收,所以虽然总产量增加了,但平均到每个单位的产品利润可能并没有增加。 当然这种特殊的情况是建立在技术水平瞬息万变,每一个新工艺的出现都会带来产能暴增的基础之上。现实情况要复杂的多,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期望通过扩大产能获得更高的利润,反而需要严格控制生产成本,将成本控制在极低的水平,依靠廉价劳动力或者低廉的资源成本获取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