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室为何要放贵妃榻?
我倒是觉得,书房可放贵妃榻。 贵妃榻在现在的家装中其实比较少见,但古代就有“贵妃榻”的称谓了。 《唐语林》卷五记载,唐代宗时,“上(玄宗)寝于延英殿(即延英室),昼寝久方醒。” 《宋史·礼志》亦载,宋代大宴群臣后,“帝还福宁殿,坐于榻上用酒。” “贵妃榻”就是皇帝休息用的“床”,只不过这种床比一般人的床要窄小些——正像现代的“贵妃椅”一样。 既然皇帝的这张床都叫“贵妃榻”,可见这种床形制很早,一直沿用至今。 不过,古代的“贵妃榻”是供人躺着的,而我们现在用的“贵妃榻”则是供人坐的——这大概与我们的坐姿有关。 在明清小说里,常看到“客坐贵妃榻上”“主坐贵妃榻上”的说法,这里的“贵妃榻”显然就是指椅子了。
需要说明的是,今天我们所用的“贵妃榻”,并不是从明代“始制”或清代“定制”而来的。 因为明、清两代,人们普遍采用的坐姿是“跪着”或“半卧”,这样的坐姿是不适合使用今日意义上的“贵妃榻”的;而且明代的文官制度中也没有规定必须穿“官袍”。明代的官员在办事时,大多只是脱去帽子,把头伸进公案(办公桌)的框子内即可。 到了清朝,官员们不但要脱去官袍和帽子,还要解开朝珠,在公案上“跪着办事”——这与他们在“家里”的坐姿是相同的。 直到乾隆以后,有些地位特殊的官员才有机会坐在椅子上办理公务,但他们的屁股只能坐在椅子的前边一半,腰部还得用双手扶着。如果这样坐久了感到劳累,还可以将身体后仰,并用双臂来支撑身体重量。 这些坐法的依据是《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七十四“仪制”条所载:
至乾隆三十九年规定翰林院检讨、司经局洗马、国子监司业及各直省学校教官,准其坐椅,惟不得张腿曲腰。
至于普通老百姓,那是完全不可能有资格使用“座椅”的,无论是“桌子”还是“凳子”,哪怕是今天家家户户必备的“沙发”,在古代都是相当奢侈的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