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怎么评课?
我讲两节课的例子吧,都是我在听公开课的时候记的。这些例子是我根据听课记录写的,可能有些细节有出入。不过没关系,大家可以做个参考。 首先来说第一节,这节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这位老师上课的结构是这样的: 整堂课的结构是“引入——新知——练习”。这个课堂结构是没有问题的,很多课上成这样就可以了。这个课的主要问题在于课堂的生成性内容太少,课堂上的练习设计没有难度,导致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
下面我来具体说一说这堂课: 这堂课开始于一个游戏,学生通过比一比的方法得出长度单位“米”的概念。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教师有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让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有一位同学上讲台比的长度明显不正确(他把1米多长的绳子当做1厘米),但是老师并没有及时校正他的错误,而是把这个错误继续下去了。其实,在这里可以让学生停下活动,统一标准后继续游戏,这样更能体现科学的严谨性。 接下来是小组讨论,然后老师展示两种测量工具——皮尺和卷尺,并介绍量规的重要性。这部分的内容是可以再充实一些的。为什么一定需要量规呢?因为尺子本身是有误差的,如果只凭肉眼感知,误差很大,必须用量规来测量,才能尽可能减小误差。
新课的部分主要是让学生动手做。在制作线段时有两个需要注意的地方,一是度量的时候应该把0刻度对准起点,二是度量结果应该四舍五入。这节课老师都有提到,但感觉学生对于这两个重点的掌握不是很扎实,后续的练习都反映出来这个问题。 这节课的练习设计一共有4个,分别是对应着本课时的四个学习目标。
第一个练习是判断对错,这个练习设计的很好,既能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让学生动脑思考。第二个练习是将线段进行度量、画图、计算,并用语言表述过程。这个练习的设计很好,能较好地考察学生的综合程度,尤其是能否将方法和过程清晰地表述出来。第三个练习是迁移到生活中去运用,学生通过给爸爸妈妈量身高,学会正确使用尺子,并了解测量时的注意事项。这个练习非常好,能学以致用,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第四个练习是设计一份长一点的练习纸,让学生完成。这个练习设计得很好,能够让学生充分地动手、动脑。
以上是我的听课记录,如有不当之处,希望能得到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