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肾病是怎么引起的?
引起婴幼儿肾损伤的原因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外伤、药物毒物等对肾脏的直接损害,这类因素多能在短期内明确,治疗针对性强。另一类则与遗传或代谢有关,属于内生性致病因子,且往往难以找到明确的病因。其中,遗传因素导致的肾损伤在出生时即可出现,而代谢异常所致的肾损伤通常在出生后数周、数月甚至更长时间后出现。虽然两者病因和发病机制有所差异,但临床表现及进展却多有重叠,且预后多不好。那么,这两类致病因素到底是如何影响我们娇嫩的肾脏呢?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类,即由外伤、药物毒物等因素导致肾损伤。此时由于病理改变多在肾小管上皮细胞,故临床上通常表现为少尿或无尿,尿液检查可有蛋白尿、血尿或管型尿。如果病变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肾萎缩,严重时可引起肾功能衰竭,危及生命。至于第二类因素,目前研究发现可能与基因突变导致蛋白代谢障碍,使体内产生大量含氮废物堆积,进而对肾脏造成损伤。另外,部分患者也可能因先天性血蛋白肽链编码基因缺陷,导致合成血蛋白异常,全身脏器(尤其是肾脏)功能受损。可能还存在其他尚未明确病因的隐性遗传病,这些疾病的发生往往有家族聚集现象,需要进一步研究来明确其遗传方式。不过,无论是上述哪种病因导致了肾损伤,都会引起肾间质炎症反应。
患者初期多为无症状尿检阳性,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头晕、乏力、厌食、恶心、呕吐、腹泻、腹胀等症状,如不及时处理,将严重威胁患儿健康。 预防新生儿肾损伤关键是在孕期和分娩期避免各类诱发因素。
对于已经发生的肾损伤,应尽快明确病因,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