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是如何保护资产?
人们通过法律手段来保护个人财产的方式有很多,有设立家族信托、有保险金信托、有遗嘱和遗赠、还有以设立信托为目的的资产转移。这其中,设立家族信托是将多种法律手段综合在一起,运用起来更安全、更有效,更能实现人们的意图。
人们进行这种保护主要面临两种风险,一是自己不健康时面临的风险,一是子女不成熟时面临的风险。
如果自己丧失了劳动能力,无法获得收入,支出在不断增加,如何保障自己的费用支出,保障自己不因支出耗尽所有财产而影响生活质量?如果自己突然离世,所有财产由年幼的子女继承,如何保障他们的生活和教育开支,如何保障他们的财产不被挥霍?如何保护他们的财产不被未来配偶通过离婚获取,不被未来继承人通过代位继承获取,如何保障未来的外孙、外孙女也能够获得自己的遗产?如何防止财产被债权人追偿?如何解决这些人的生活困难?如何实现自己的捐赠意愿?如何解决继承人中有的愿意继承而有的不愿意继承,而且都不愿意放弃继承时遇到的继承难题?通过设立以保护个人财产为目的的家族信托,这些问题都将一一解决。委托人(财产所有者)通过设立家族信托,将自己财产的处置权交付给受托人(接受财产处置权的机构和个人),由受托人按照与委托人签订的信托合同约定,在自己不健康或不存世时,根据委托人的意愿将信托财产以发放收益、教育抚养、创业就业、搬迁、捐赠、偿还债务、遗赠以及分配本金等方式管理分配。通过家族信托来保护个人财产,主要适用《信托法》、《合同法》、《民法总则》和相关司法解释。例如:
(1)《合同法》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二)》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为合同法所称“重大误解”:(一)行为人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产生错误认识,按照通常理解如果不发生该错误认识行为人就不会作出相应意思表示的,可以变更或撤销合同,因此,合同的执行具有高度的法律确定性。通过家族信托使自己的财产转移给受托人,自己不健康或不存世时由受托人执行信托合同,自己恢复健康或重新存在时自己无法改变执行方式,确保了自己财产处置权的实施不受个人情绪或身体局限的影响,保障了自己的财产处置权的实施,避免自己的财产被债权人追索,实现了财富保护。《合同法》规定,合同的变更或者撤销 需要由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来判定,而且以被撤销的部分条款内容无效为判定的最高条件,因此,即使继承人或债权人想通过法律对抗信托合同的执行,法院或仲裁机构也因法律限制很难做出支持他们诉求的裁决。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规定,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条第(三)项的规定,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因此,通过家族信托将自己的财产遗赠给自己的子女,明确其子女在结婚后取得的财产归属个人而不是夫妻共同财产,防止子女离婚时财产分割、被子女配偶获得部分或全部财产。
(3)《民法总则》规定,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因此,通过家族信托规定将财产遗赠给尚没有出生或在继承开始时还没有出生的孙辈,避免子女先于自己死亡导致孙辈无法继承的问题,使孙辈出生后在继承开始时能够获得遗赠的遗产。
(4)《合同法》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的;丧失商业信誉;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因此,通过家族信托,可以按受益人的健康、教育、生活、创业、搬迁、捐赠或还债情况发放收益,在受益人不履行约定的义务时中止发放,防止受益人放弃应尽的责任,挥霍受益的财产。《信托法》规定,受托人违反信托目的处分信托财产或者因违背管理职责、处理信托事务不当致使信托财产受到损失的,委托人有权申请人民法院撤销该处分行为并有权要求受托人恢复信托财产的原状或者予以赔偿;因此,受托人不履行义务时,可以变更受托人,并追究原受托人的责任。
(5)《继承法》规定,非依继承法规定的行为,不得剥夺继承人的继承权,遗嘱继承或者遗赠附有义务的,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应当履行义务;因此,家族信托中的遗嘱或者遗赠可以在附有义务时,指定可以不履行继承权或受遗赠权的不履行者而其他人正常履行继承权或受遗赠权,解决有的继承人或受遗赠人愿意继承或受遗赠而有的不愿意继承或受遗赠时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