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西南属什么时候?

干雨彤干雨彤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的方位,是古人观察太阳的轨迹而发现的规律。 《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春分后……加于南方,故天左移,夏至日行北极而右旋,秋分后,退于西方,故天右移,冬至日行南极而左旋” 意思是说,在春分、秋分时节太阳是在正东方升起,而在夏至和冬至时则是在西北方向和东南方向升起。 古人又发现,每年农历五月有十五个节气,十月有十四节气,这是因为五月为小满到立秋之间,阳光猛烈,温度高导致雨水多;十月则是寒露到立冬期间,天气寒冷所以雨水少的原因。

因此就把五行的方位定为东南至西,称为生方;十月的西北方为死方。 因为一年之中,夏天是生长季节,春天开始萌动的种子这时候会迅速成长,所以春天为木属性;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万物都结果实,所以秋季为金属性! 而东北为艮位,正好对应冬季藏气,所以东北为土属性! 因为夏季炎热,人们容易火大,所以在中医里常把人的脾气比喻为肝火,可见火的威力了。

所以五行方位中,南方属火,北边属水。 在八卦中,离为火,坎为水。 所以南方又有正南、朱雀等称呼 北方则有玄武之称。 其实不光方位里有这些称呼,很多事物也有这样的叫法。比如古代皇帝穿的衣服,前后各有两只鸟作为装饰,这也就代表着皇帝的地位如同朱雀一样高高在上,不可侵犯。 而北方则有一条龙来镇守。 这其实就是以自然现象去解释世间万物的由来与演变罢了~

优质答主

《礼记·月令》说,孟春之月“行夏令”、仲春之月“行秋令”等等以此类推; 现代科学认为自然界的变化是连续的,所以自然界的规律也是连续的,于是有春分立春交替,夏至立夏交替等说法,即所谓的“节气”。 但是古人用阴阳五行来理解世界和自然现象的时候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因为古人是以阳数(13579)为四象来划分季节:冬至冬至一阳生,立春到雨水为少阳,惊蛰到春分为少阴,清明谷雨为一阴生。 所以古人就用二十四节气来描述一年中的变化。 但问题来了,为什么用二十四节气而不是二十四节气呢?这是古人根据太阳的运动轨迹计算的出来的结果吗?有没有什么其他解释呢?我查阅了古籍,在《礼记》里找到了答案。

古人在观察中发现,冬至时月亮运行到了冬至点而公转轨道的近日点在冬至前后四天半,夏至则相反,秋分正好是在秋分点前六天,冬至后第一天恰好又回到冬至点上。这种关系被记载在了《礼记·月令》中,这就是后世“节气”的基础,也就是“春分立春节气交替,夏至立夏之间交替”的说法来源。 这意味着古人的计算中已经考虑了地球公转的因素了哦!这简直不可思议!要知道公元前2400年人类才刚刚从部落联盟进入国家时代啊,公元前三世纪中国的《汉书》中说当时还没有一种能够精确表示时间的工具,怎么可能算出这么精准的公式呢?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