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意念怎么样?
“意念”在科学上是否可能暂时无法证明,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确实存在并影响行动。 比如,在运动心理学中就有关于“心理预见性”的实验。 研究者让受试者预测自己完成测试所用的时间(例如完成5次往返跑),时间越准确奖励越丰厚。
测试一:赛跑 结果表明40%的受试者能够相当准确地估计自己完成测试的时间; 测试二:跳远 结果表明92%的受试者能够相当准确地估计自己跳出最佳成绩的速度和时间点; 测试三:投篮 结果表明71%的人能够很准确地估计自己投进目标篮筐所需的时间和力度。
这些研究结果都证明了“意念”的存在性和重要性。 还有许多关于“意念”的经典实验。 例如,艾森克等人在1968年做的实验。 他们让被试者把手指放在电流计的针尖上,同时给被试者展示电流计的指针摆动程度。事实上,被试者完全看不到电流计的指针,他们只能“感觉”到它的摆动幅度。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被试者们能够非常精准地“感觉”到只有非常轻微摆动的指针(幅度小于1°)。
再如,西季克和埃德尔斯坦于1973年在芝加哥大学进行的实验。 他们在被试者的头顶上方,以10Hz的频率闪烁一道光——被试者必须判断这道光出现的频率。最终,被试者对这种“看不见的闪光”的平均判断误差低于0.003秒—相当于光每秒钟跳动一次。 类似的实验还有卡尼曼等人于1995年在耶路撒冷进行的实验, 以及菲洛等人在2012年进行的实验等等。
在这些实验基础上,一些学者提出了“心像”(mental image)的概念来解释“意念”现象。 “心像”是指对于某件事或某个物体的一种精神图像,这种图像与感知过程类似,只是没有外部刺激作为基础。
虽然“意念”的现象尚未得到合理解释,但在实践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除了帮助人们做到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之外,心理学家们还在不断探索利用“意念”的能力。
比如,在临床治疗中,已经有人尝试通过指导患者想象自己身体康复的过程来帮助他们真正摆脱痛苦; 在体育运动方面,有研究者发现运动员在训练时进行想象练习能显著改善他们的表现,而另外一些研究人员则发现了提高“意向性训练”(intention training)的有效策略…… 总之,“意念”这个神秘莫测、充满争议的话题仍然有许多待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