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采取通胀?
因为中国的货币政策是由政府主导的,而非市场主导的。简单来说就是,央行通过购买物资,向市场投放货币;并通过出售这些物资的方式回收流动性(M0-M1) 为了刺激经济的增长,2009年出现了四万亿的投资,当时并没有出现通货膨胀,这是因为投资主要投入了高铁、桥梁等基础设施,它们不是消费品,不能直接增加居民的消费能力,因此对通货膨胀没有直接影响。但是投资增加了企业的经营资本,企业为了扩大生产,会增多对于原材料、劳动力的需求。于是工业品价格开始上涨,通货膨胀由此产生。
从2011年开始,我国开始大量进口铁矿石、铜、大豆等物资,导致商品价格整体上升,通货膨胀明显。但应该注意到的是,这一轮的通货膨胀与当年“四万亿”计划直接相关的行业并不多,说明前期超发的货币通过政府的采购行为已经基本消化掉,也就是说,如果未来政府不再继续采购,通胀有可能下行。但目前来看,世界经济仍然处于复苏阶段,国际大宗商品依旧处于高位,我国的GDP增长率也处在合理的值上,大宗商品价格很难大跌,通胀也很难下降。
另一方面,由于外汇占款是央行主动扩张货币的一种形式,随着外汇占款的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也会增加,物价水平也会上升。但从长期来看,外汇占款的增加并不是一个必然导致通胀的因素。
总结来说,目前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因素有:政府大规模采购和基建投资、国际贸易顺差、外资流入。 而通货膨胀背后的本质原因则是世界经济复苏,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当然,除了上述因素外,也不乏有其他因素导致通货膨胀,比如今年春季北方的雨雪天气比往年偏多,可能引起的农产品价格的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