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是看阳历还是阴历?

伊茗尔伊茗尔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做过多次研究,发现不同流派之间对这个问题的认知是完全相反的,这其实是涉及到了对“五运六气”的不同解释导致的。 先说结论,五行属性应该以农历的节气为准,也就是阴历。原因如下:

一、现代中医界和古代中医界关于五行属性和季节的关系存在明显差异 现代很多中医课本里关于五行属性的章节基本都是抄录自《黄帝内经》。《内经》中关于五行配属节气的原文是“厥阴司天,大风流行,草木摇动……立其夏,木德宣行,火气炽盛……”意思是说在立春之后,立夏之前这段时间,阴阳之气开始由阴转阳,此时万物开始萌芽,所以木性渐显。这里很明显提到了“夏”字,说明此木性实指立夏后的树木,而非立春前的树木。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五脏之应,东方青色,……肝……中央黄色,脾……西方白色,……肺……北方黑色,肾……中央黄色,脾胃……肝……西方白色,……心……南方红色,小肠……肾…………膀胱……心包……三焦……胆……”这里的四季也是按照立春夏至立秋立冬的顺序来分配的,说明在《内经》成书的时候,人们是以立春作为一年之始的。

但是,在古代中医文献里,这种情况并不是统一的。张景岳在他的著作里提到“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脾者土也,治中央,四时可调,周流不息”(《类经附翼》),可见在张景岳眼里,四季与五行的配属关系并不是按照立春开始的,而是从立夏开始的(因为夏至为五月端午,属丙午月,在张景岳眼里这个月份属心的)。

二、传统中医理论认为气候变化影响人体生理功能是沿着节气顺序进行的 从中医理论来看,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就是说冬至之后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寒冷一天比一天剧烈,到春分节气时,严寒终于退尽,而人体的阳气也是顺着自然界的阳气变化逐渐生发起来。中医认为春季对应的是肝脏,夏季对应的是心脏,秋季对应的是肺部,冬季对应的是肾脏,而春分秋分惊蛰白露霜降小雪大雪冬至冬至小寒立春雨水等都是反映节气变化的节气,所以五行属性应该随着节气变化而改变。

三、现代人普遍阴气亏虚,阳气不足,如果以农历十月为立冬开始,五行属性为寒水,那么冬季就不是潜藏的季节了,而是继续耗损阳气的季节,这对于身体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赫连梓晨赫连梓晨优质答主

其实阳历和阴历都是可以的,但是有区别。

阳历:

阳历就是太阳历,基本上所有外国人用的就是阳历,而中国人平时说的年月日也是阳历。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1年。

阴历:

阴历是用天文学上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1个月(月球围绕地球旋转一周的运行时间是27天7小时43分11.47秒。我国的农历不是按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来定一 个月的,而是按月相合朔一次的时间定一个月。合朔(月初)到合朔,相隔大约30天,这一个月是实际月相变化的周期,天文学上叫做“朔望月”。),按照阴历,一年是十二个月(实际上是一个朔望月29天1444秒,一年按此计算就只有354或355天)。不足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365天)的余日或置闰,或略去,故阴历年份长度不一,或 354或385天。而月份的大小也是固定化的,一个月按30天计算,双月减一。即:30、29、30、29、 30、29、30、29、30、29、30、29天,实际一年就只有354天。

使用范围:

阴历因为不与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吻合(1年365天左右),不利于一些气候性的安排,比如农事。1982年以前我国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等族是使用阴历(也就是回历)的,现在都用起了阳历,阴历基本成了计宗教活动的宗教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