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代表哪只生肖?
当然是牛了(因为“牛角挂书”,这个典故的主角就是牛)。 牛的性格,其实是很接近忠厚老实的。比如有耕耘就有收获,付出多少就有多少回报,这很公平。但很多人并不这么想。 “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是牛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说,你在一件事情上努力的同时,也可以做其他事情。并不会因为努力做了A就必然损失B。这也符合老实人勤勤恳恳的态度。
关于牛的优点,还可以继续写很多。总之,牛很适合代表老实,而且确实有很多人拿它来当自己的代表。 那么为什么我说是“代表之一”呢?——因为还有一个跟牛同样勤劳的动物也跟老实密切相关。它就是狗。
先来看看《礼记·曲礼》中关于君臣关系的表述吧——“君待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君赐臣死,臣不受命而自杀,其君则谓不忠;臣杀君曰弑。” 这里的“忠”其实就是指忠诚的意思。古人认为,作为下属,应该对君主尽忠,甚至为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这种观念其实是建立在君臣关系的契约基础之上的。所谓“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这些礼仪都是约束君臣、父子、兄弟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只要按规矩办事,双方都恪守本分,那就是“有礼”,即“以礼相待”。
那什么是“礼”呢?“礼者,敬而已矣。”(《礼记·檀弓下》)也就是说,礼的本质在于尊重。无论君臣还是父子,只有相互尊重,按照礼仪对待对方,事情才能做好。否则,就容易出乱子。 在古代中国,社会地位低于自己的人对自己表示敬重是很有必要的。比如仆人对主人要恭恭敬敬,孩子见了父母得行跪拜之礼等等。如果别人对自己的敬重得到了自己的认可,那这个人就会获得一个尊贵的名声——“敬者,尊卑之义也。”(《礼记·曲礼上》)所以,古人非常看重“敬”这一礼仪。
而狗特别之处就在于它是低等动物中对人有“礼”的。 《礼记·檀弓下》记载了一个故事:“襄公之殡,日有食之。公子右骖载饭于野。”说的就是有一天早上,晋襄公去给父亲晋灵公送饭的时候,突然发现父亲吃早饭的时间居然在打瞌睡!于是,他就非常生气地斥责了这位尸居余气的父亲。没想到晋灵公非常委屈地回答说,我刚刚梦见先父,正在跟他吃饭呢,因此才没有起身招待你。
晋襄公一听,顿时觉得父亲还是非常孝敬自己的,于是怒气全消。 对于古人来说,即便是在丧期,也能看到孝子的身影。毕竟,他们坚信,人在死去之后,灵魂依旧存在。所以在亡故亲人的棺木前面,孝子要“擗踊哭奠”,即用身体碰撞棺材,大声痛哭进行祭奠。而守灵的狗却安静地在旁边卧着,对于孝子哀戚的表情无动于衷。这就是狗对人有“礼”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