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疫苗的副作用有哪些?
打了五针了,来聊聊疫苗副作用 首先,必须说明的是任何疫苗都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但一般都比较轻微,而且症状也是陆续出现的,通常不会突然发生。 其次,我们要知道,疫苗作用原理是通过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从而产生抵抗病毒的免疫力;从作用机理上讲,只要产生了足够量的抗体,疫苗就能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
而所谓的不良反应,实际上就是身体对疫苗中所含的抗原物质产生的急性应答,这种应答可能是正常的、可接受的甚至是有益的,但它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些不适的感觉,我们称之为“副作用”。
副作用往往与免疫反应引起的炎症过程有关,但这些炎症通常在48—72小时内自动消失,不会有长期的不良影响。 不过,如果出现了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就要考虑是不是疫苗引起的,需要及时告知医生:
1.注射疫苗后一个月之内出现发热(体温大于38℃)或全身酸痛等表现;
2.注射疫苗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意识模糊、言语不清、肢体麻木、走路不稳等;
3.注射疫苗后半个月内出现皮疹,特别是伴有腹泻和淋巴结肿大的孩子;
4.出现罕见的过敏反应,包括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
5.其他无法解释的持续发热、呕吐、腹泻等临床表现。
当然,这些反应的出现并不意味着疫苗失效或者危害人体健康。因为引起副反应的成分是疫苗自有的特异性成分,正是由于这些特异性的刺激才引发了身体的免疫反应。
以狂犬病疫苗为例,其含有的病原微生物为犬瘟病毒。当机体受到该病毒侵袭时,会启动抵抗病毒入侵的免疫机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这个过程中,抗体和吞噬细胞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也正是它们识别了外来的犬瘟病毒并迅速将其清除,从而使机体获得了对病毒的免疫力。 但是,这一免疫过程的实现是建立在合理接种程序基础上,即疫苗接种过程中不宜产生严重的全身反应。否则,将会影响疫苗的疗效及安全性。
对于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的局部和全身的反应,大家要理性看待。在医生的指导下做好相应的处理措施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