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导演是谁?
北京青年导演很多,但是有影响力的很少! 这里所说的影响力,不是指在电影节上得奖或提名,也不是指其创作的作品在国内票房的多与少(当然,能拿奖或者有大卖的片子,通常来讲,影响力较大),而是指一个导演的个人风格和理念,对电影界的影响力度。
个人风格可以理解为“标志”,比如说到姜文,大家会想到他偏差的审美品味以及凌厉的风格;谈到侯孝贤,人们会想起他长镜头下台式小情绪。 个人的理念,可以认为是其作品内所传达的思想性,它可能来自个人经历,也可能来自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有些年轻导演,其作品可能无甚可观之处,但因其可被称为“当代作家”的文学素养和丰富想象力,其在行业内还是拥有一定的声量,比如周浩、张猛之流。他们的文字能力会帮助他们塑造一个个人风格鲜明的形象。
而有的导演虽然作品数量不多,但只要有一两部拿得出手的作品,一样可以在行业内占据一席之地。比如王超。他的《情人》是国产电影里对同性恋群体最为细腻而又真实的写照,他的作品《布衣先生》又充满幽默感的呈现出小人物的命运。
无论是他的影像风格,或是他对题材的选择,或对人物的捕捉,都彰显着一个优秀的导演应有的素质。 所以影响力和个人风格是两码事儿,前者是在行业里的名声,后者是一个人能在行业里立足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