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路小学在哪?

丘家可丘家可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北京,有这样一所学校,它没有华丽的学校介绍,也没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校园照片,甚至它在地图上的定位都不再准确——它就是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的五一小学(现更名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这所建立于1955年的学校曾经有两座教学楼,一个操场,几个花坛,几百名学生和几十名教职工。这里的学生大部分是干部子弟,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都成了各行业的精英。

60多年中,这所学校一共培养了几千名的毕业生,而他们的母校已经被高楼大厦所包围,虽然交通更加便利了,但已经很难找到过去的痕迹了…… 这是不是一所普通的学校呢?我想答案一定是肯定的。

在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之一,在“民主”与“科学”的口号中,一所小学的变革怎么能影响一代人的思想呢?但是,正是有这样一批有着伟大理想的教育家,从五一大楼里走出来的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信仰的种子。

我的一位好友,就是这位校长的女儿,她回忆道:“爸爸常说,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不在于你得到什么,获取什么,而是取决于你给了别人什么,付出了什么。” 这位校长就是李烈。

李烈1924年出生于河北冀县(今属河北省衡水市),1937年考入北平师大女附中。“七七事变”后,她随校内迁至陕西安康。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到解放区参加革命工作,任华北人民革命大学编辑、教员。1949年后历任北京市委工农青妇部副部长、部长,北京市副市长,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等。 李烈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她担任首任校长期间,实行“三自一包”的办学方针,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鼓励学生“自己学”“自己考”“自己管”,组织“包打杂”活动以培养学生独立能力;同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强调打好基础,开发智力,培养兴趣,发展特长,提倡“知识”“能力”“素质”并重。她的许多教育理念在当时都被誉为“李烈式”创新。 “我希望我们的学生可以在这里享受到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能够开阔视野,能够见到不同的人,不同的思维方式……”李烈曾说过这样的话。

李烈去世后,人们在她的追悼会上看到了一幅挽联——“毕生奉献教育事业,满腔热忱培育新人”,这正是她对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