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多家基金公司跑路?
看了下,大部分答案都是营销软文或者道听途说,就这件事来说一下我所了解到的情况吧。 这个事件应该从两年前的易商汇事件开始说起,当时的易商汇号称是第三方支付中的支付宝,做的是B2B线上支付业务,平台方和支付方都是要收取费用的,对商家而言,交易上的每一笔资金都要经过易商汇的平台才能打到供应商的账户上,因此很多小企业都收到了来自易商汇账户的资金入账通知,金额大概是货款的70%左右;而收到通知后,需要向易商汇申请付款,由易商汇把剩余的30%打款到供应商的账户中。 但问题是到了16年才陆续有商户反应,易商汇的账期已经严重超时,多次催收无果后,发现易商汇已经卷款跑路。 据说当时上海公安接到报案后,还成立专案组进行侦查,但因涉案人数众多(据说超过一千)、范围广泛,最后只能作罢。不过这次事件中,也有不幸中的万幸,因为大部分企业的货款都是在全部到账后才授权给易商汇的,所以即使易商汇挪用资金,也仅仅是在少数几个企业身上,金额大概几千万。 这一次跑路事件和之前那批P2P爆雷有个不同点:那批P2P爆雷是因为行业准入门槛较低,从而导致劣币驱逐良币,这一批跑路的公司则都是正规军,有监管有牌照。这一次的事件和前几年上海那波金融公司暴雷还是有本质的区别。
接下来可能很多人都想知道,这些机构的钱到底去哪里了?根据我所知道的内情来说,这些机构的资金来源比较复杂,有的是银行借款,有的是股东本身就有钱,不急于拿回来(比如一些上市公司或集团公司,财务上有些资金往来是很正常的事情)。当然还有更重要的来源——融资。 是的,就是像融资本质一样的借钱,只不过这种借钱的方式是通过融资平台,比如平安的陆金所,人人理财的宜人贷等等,他们实际上也是类似P2P的网络借贷平台,只是出借的对象主要是个人而非企业。在以上海为例,按照《上海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登记备案管理办法》,所有的网络借贷机构都必须登记备案,接受监管。于是很多人便以监管为由,要求平台还款。 至于这些平台的资金流向,一般来说都是进入了一些信托计划,资管产品等相对“高大上”的领域,而这些产品的募集流程一般都是“募集完毕→投资→报告披露→兑付”这样一套流程下来,短则一两个月,长则半年一年,我们作为普通的投资人往往不知道的是,在募资的过程当中就已经为投资的项目支付了相关费用,而在项目的运行过程中还有大量的顾问费,审计费,律师费等各项开支。所以在最后的兑付环节,能够拿回来的资金其实很少,甚至不够发员工工资。 在这里我需要强调一点,任何的一次投资都是有风险的,我们无法避免亏损的可能性,但我们尽量去选择那些合规的,有牌照的公司去投资,并且严格控制我们的风险阈值,这样的话就算出现万一,我们也能够承受得住损失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