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鹈鹕吗?

别凡鑫别凡鑫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有啊,我老家在长江边上有个渔村,每年春天都有很多从西伯利亚飞来的鹈鹕在那里歇脚。 下面是一篇旧文,是我多年前在渔村写的,当时的标题是《鸟的天堂》——其实这里根本不存在“天堂”,我只是希望这里可以成为更多鸟们的天堂 (修改水印) 我家乡的江滩上有很多天然或人造的湖泊。春天到了,天气渐暖,有些候鸟先遣部队已经启程前往北方繁殖地。白天鹅、斑头雁、蓑羽鹤陆续抵达,在湖沼里嬉戏畅游,或是静静梳理羽毛,露出优雅而高贵的身姿;夜晚在岸边宿营,安然入眠。

然而最热闹的还在后头呢!几天之后,成千上万只浑身长满褐色斑点的鹈鹕会浩浩荡荡地从远方飞来。它们有的是单枪匹马孤帆远影,有的则是几十只结队成群,像一艘艘载着希望的小舟,缓缓驶向这片乐园。 家乡的老人说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每年都来,已经有好多年了。我不知道第一只鹈鹕是什么时候来到这里,也不知道它为什么如此恋栈不去。

每天清晨,当旭日初升,朝霞满天的时候,它们就会整整齐齐地飞到村子前面的那片空地上。这时村庄还笼罩在晨雾之中,只有远处江面上渔船的帆影依稀可辨。这时你若站在高处眺望,一定会被眼前壮观的一幕所震撼:密密麻麻的鹈鹕像是开满了紫色鲜花的森林,又似铺了厚厚绒毯的草原,你甚至分不清哪里是天际线,哪里是地面,感觉一切都被包裹在这无限广阔而又静谧和谐的世界中。

午间,阳光普照,它们会飞去湖边栖息,有时竟能把天空完全遮蔽。你若在空中俯瞰,就会发现它们排列得非常整齐,仿佛一面面缓缓移动的彩色旗帜。它们常常三五成行,前后相衔,每一行都显得那么纪律严明,步调一致。

夜间,它们会在离村庄稍远的人造湖泊旁安营扎寨,一夜无话。 次日清晨,它们依旧按时准点地飞到这里,开始新一天的生活。若是有缘,你可以走近它们,甚至伸手摸一摸它们的翅膀。不过你要非常小心,因为这些庞然大物有着让人出乎意料的灵敏反应和强悍力量,你可能会被狠狠拍上一翅子,然后痛定思痛地望着自己的“伤口”唏嘘不已。

这些客人似乎并不怎么怕人,如果你手里拿着食物靠近它们,它们甚至会把你当成伙伴,对你毫无戒备之心。于是你就可以尽情地分享这属于他们的盛宴:薄暮冥冥,烟波浩渺,一群鹈鹕静静地停在渔船上的桅杆顶端,任你从岸上投送食物过去;水天相接之处,帆影点点,船夫们摇曳的竹篙拨动粼粼碧波,惊起一行行水鸟,继而荡出一圈圈涟漪……这是怎样一幅天人合一的美妙图景呀! 可惜这样的美景并不能永远定格。几个月后,冬季来临,这群客人又会启程向南,返回它们生活的故园。那时天空依然会下着飘雪,大地仍然一片苍茫,惟独你在默默伫立,凝望远方。

邬秉清邬秉清优质答主

鹈鹕是一种大型水禽,它那张黄灿灿大嘴下悬挂的可伸缩的皮囊,是贮存食物用的,每次下水捕回的鱼,便放在其中,故名食鱼鸟,也叫鱼鹈、水老虎、荡里黄。鹈鹕还是一种涉禽,善于游泳,但不善于潜水。

现在世界上共有6种鹈鹕,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等气候较暖地区。我国仅见其中的一种——大鹈鹕。在我国这种鸟仅产于新疆的博斯腾湖和艾比湖地区,以及云南的泸水怒江一带,是国家二级保护鸟类。这两个产地彼此相距遥远,中间隔绝,可能是互不相通的残遗种群。因此,我国大陆的这两个产地以及土耳其和印度都是该鸟独立的孤立分布区。只有在北非,大鹈鹕才为常见留鸟。

在古代,我国黄河中下游流域曾是大鹈鹕的分布区。许多古籍中都有记载。晋崔豹《古今注》曰:“鹈鹕,水鸟也,海沂甚多,白项黑头,喙下有皮囊。”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中,对鹈鹕食鱼之多描述甚细。书中有一段记述:“南州有鸟,如白鹤而长颈,喙下有皮囊,谓之鹈鹕。此鸟极能食,饱时,辄以喙抱而反,仰翅上。人捕得之,以手塞其喉,擘两翅,缓急如人意,开合其口,口开则复手。以大鲫鮰鲜虾投之,无有厌足。以著沸汤便熟,肥美胜鸭,珍羞也。”古书中记载的这一产地应在今河北、山东和黄河三角洲一带,当时这一带湖泊很多,水网交错,水生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利于大鹈鹕繁殖和越冬,距海洋也不远,适合这一喜沿海、喜碱水鸟类栖息。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大鹈鹕的古北界分布区。它们在这里繁殖,少数种群留在当地越冬,大多向南迁飞,少数则飞往外贝加尔湖越冬。

大鹈鹕从黄河中下游地区灭绝的原因,应是黄河流域湖泊围垦,湿地大量消失,水生生物锐减,且由于土壤沙化,入海口不断延伸,该鸟赖以生存繁衍的栖息繁衍环境被严重破坏的结果。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