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字五行为什么?

霍璐霍璐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文解字》:“迎,迓也” ,段玉裁注:“迓者,延也,两字义同。”“迎”字的本义就是“迎接”、“迓”,表示“相迎”、“迎着”之义的“迎”,其古文写作“卬”、“仰”或“嬴”;“迓”的本义是“通名位尊卑”(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古人见面行礼,自上而下叫“拜”,自下而上叫“揖”,双方平行而立,互相看看,这叫“迎”。所以《仪礼·士相见礼》有“执手言笑”的记载,而《论语·述而》也说“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

古时“迎”的字形就像两个人面对面站在那里——他们也许正在以“揖”相敬、以“握”相连,或者正要握手问好。所以,“迎”的字形演变,大致这样: 后来,“迎”字用来指代“迎接”、“迎击”等义,“迓”用来指称“拜访”、“召见”等义,它们都表达一种“至”、“到”的意思。

如《尚书·甘誓》:“乃誓群公,天子所,往迎敌休。”——意思是夏禹率军出征,先祭天,再祭地,宣布誓词后,才向敌人所在的地区开进。

又如《战国策·韩策二》:“魏君之武卒,尽出矣。请君迎而受之。”——意思是大臣苏秦劝说韩国君主发兵,先祝贺已经出师,然后提醒对方准备接收武卒。

古汉语中还有一个“郢”字,读作yǐng,也是“迎”的意思。比如《春秋·桓公元年》:“楚王伐郑,郑伯肉袒伏斧锧,请服罪。楚子赦之,与盟于郢。”——大意是当时霸主楚庄王率军征伐郑国,郑昭公赤裸上身,手里拿着斧头,表示愿意认罪。楚庄王不再继续进攻,并答应和郑昭公缔结盟约,两国重归于好。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