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怎么做理财?
最近看了很多关于美国人的消费习惯和理财方式的文章,发现大家的讨论都集中在“美国人是如何省钱”这个主题上。 其实,美国的信贷消费文化和我们的信用卡消费还是有挺多不同之处的—— 先花后还这种模式在老外看来是很奇怪的,他们并不会像我们一样把信贷消费当成是省钱的工具。
举个例子: 小明和小红是大学校友,同宿舍同专业,家境也相似。大学毕业之后两个人同时找到工作,开始还贷。
小红觉得学校附近刚刚建了个公园挺好的,周末带着男朋友去玩很划算,但是目前收入不高想分期付款,于是去信用卡中心办了一张卡。小明知道后,也觉得这个公园挺不错,打算下周就去。但想到自己刚上班,没钱,就向亲戚借了一笔钱(在美国,年轻人刚入职借钱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跟中国人一样),然后去信用卡中心给公园打卡,算上各种优惠,算下来比小红每月多还30刀。
小红知道了之后很生气,觉得自己被偷走了这30刀,让男朋友不要再去那个公园了。但小明表示,自己钱虽然多,但每个月要还250刀,压力也很大;而且那个公园真的挺不错的啊…… 想省钱的美国人会尽量控制自己的开销,只买必需品,避免不必要的开支。但对于一些质量好的、能带来长期价值的东西,他们是愿意花钱购买的。 比如,你问一个正在健身的美国人为什么要每个月花费几百刀去买健身房的年卡,他可能会反问你:“难道你会为了省钱而不去健身房吗?”
其实,他们的消费观念就是:该花的钱就花,但是要花得有价值。 除了信贷消费的观念之外,美国人也会通过各种方法来省钱。 比如,小明的老板给他发了奖金,让他买些东西。小明算了算,如果不买东西的话,这些钱就能存下来。于是他选择不花钱,将这些钱存在银行里。
另外,很多人会有意识的减少自己的支出来保持储蓄。比如,小红每个月2000刀的工资,如果扣掉600块的房租,剩下1400块。那她就会想办法节约1400块,可能减少交通费、伙食费或者买衣服的费用等。
当然,最直接的省钱方式还是——少买东西。
尤其是在疫情之后,大家好像突然明白了“节俭过日子”“积累财富”的意义,很多人都在做同样的选择:减少消费,多存钱。 根据美联储的数据,截止今年三季度,私人和政府的储蓄率已经上升到了19.8%。也就是说,民众手里的流动资金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
那么,这些美元会持续流向哪里呢?根据历史经验,当居民部门(个人和企业)的储蓄率达到一定程度时,最终还是会通过投资或消费的方式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