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字五行属于什么?
从文字学的角度来看,“侗”原读tóng,同“同”字古音相同,在古籍中多用“侗”字通假替代“同”字。比如在《后汉书·祭肜传》中:“今三垂未靖,百姓可怀,宜倾心绥附,以思宁息之计。”这一句中的“绥”字,可以代换写作“侗”字。又比如在《晋书·王戎传》中:“太兴之初,王敦请出讨寇,至芜湖,诏止之。敦表称:‘朝廷既已授兵,不宜复还,当径进,赴叫呼之声。’”“不宜”在这里可以写作“不侗”。这类的例子还有很多。
如果以这种通假字的方式理解,“侗”字在被代换字为“同”字的情况下,取“一同”的意义,所以“侗”字便象征着“一同”、“同属”、“共同”一类的意义,而“侗族”这一民族称谓的起源,自然也脱不开这种同宗、同属的意思,是一种类似于“我们一起”的族体认同象征。
侗字的“zòng”音是现代汉语普通话对于这个字的读音,而在其他民族语言,如侗族汉语方言、客家方言、吴语方言、湘语方言等,仍然保留着先秦时期“侗”字的tóng音。以客家话为例,“侗”字在该方言中几乎都读tòng音,仅有广东连山一带读作tǒng音。
如果按照“侗”字音意同“同”字的含义理解,“侗族”这一族名的起源,与“侗”字象征着“一同”、“同属”、“共同”等意义相关,而这一族名的汉源语流也极有可能是来自“峒僚”。
此外,“侗”字还有“憨厚”的含义,比如在《晋书·张轨传》中,张轨称马隆“外虽和而内心怨怼,非复有上下义也”中的“侗”字便取“憨厚”之意,用以形容人直率、憨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