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庄股是哪些?
2014年之前,上海出现过两次波澜壮阔的牛市: 第一次是2005年年底到2007年年初,大盘从998点到6000多点,涨幅近5倍; 第二次是2008年年初到2009年年末,大盘从1600点涨到3400多点,涨幅接近2倍。
在这两轮牛市中,有不少股票翻了几倍甚至几十倍。比如,2005年的“二八”行情中,金融、地产等权重股一度领涨,工商银行股价最高曾达到7.5元,而同期上证综指在5000点左右盘整。但是,由于这些强势个股大多属于大盘股,涨跌幅一般,并不具有明显的短线投机特征。对于当时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散户投资者来说,资金量少且偏好短线操作的中小板和创业板个股或许更能刺激他们的热情。 在那一轮牛市中,不少小市值公司凭借低廉的价格和良好的经营状况,不断受到市场追捧。现在再回首当年那些疯狂炒作过的题材概念,许多已经黯淡无光甚至彻底湮灭,但一批黑马却从此崛起。
2007年下半年开始,大盘逐渐走出一波调整走势。然而,正是在这轮调整当中,一大批市值被严重低估的有色金属、煤炭石油、电力等板块开始出现上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在全球股市普遍大跌的情况下,A股市场先后出现多次抄底机会。这时候,长期受政策扶持、产业周期上行、估值低、盈利潜力大等诸多优势叠加的优秀公司,终于迎来属于他们的黄金时代。
2009年1月,上海本地股掀起涨停潮,而上海本地的房地产、钢铁、纺织服装、医药生物等行业龙头更是连续涨停。这一年,沪市累计上涨110%,深市累计上涨84%。随着两市总体市值的不断创出历史新高,不少个股也屡创反弹新高。与此前两年大幅下跌相比,很多投资者似乎忘记了两市也曾有过千点涨幅。 而这一轮上升途中,市场中始终不乏热点轮换,很多优质个股不仅创出历史新高,而且累计涨幅也颇为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