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单乒乓球哪些?
首先声明,我是专业直板选手(2001年-2009年) ,不是专业人士,只是喜欢,从徐寅生,江加宁时代开始看球,对国乒有一定了解。 中国队历史上优秀的男子单打选手很多,按不同时期分:
一、五、六十年代——王中王时期(王中山、王励勤)这一时期中国队一直雄霸世界乒坛,此二王也是当时世界上水平最高的两个单打选手之一(另一个是瑞典的埃尔克森);
二、八、九十年代——老瓦时代(瓦尔德内尔)这个时期的欧洲队实力强劲,中国队虽然保持了世界第一的位置,但成绩并不理想,能记住的名字也只有孔卡,张德培和蔡振华等人。老瓦作为一个外国运动员对中国队来说是非常难得的劲敌。他那不依靠暴力弹头而是以旋转球为主的打法也是中国球友非常推崇的;
三、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马琳王皓时期(王皓、马林)这两个名字代表了这段时期的中国男单,两人都是左撇子,都是削球打法。在当时的国际大赛上能和中国队争金夺银。另外在这个时期韩国队的柳承敏也是世界上水平最高的几个队员之一,他战胜刘国梁和王皓的成绩也证明了他确实是个超级冠军。柳承敏的弧圈结合快撕也是在当时为数不多的能够战胜中国队的技战术;
四、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至今——许昕/马龙时期(许昕、马龙)这个时期是中国队最强大的时期,主力球员大都是当打之年或者正值当打之年,年轻球员也能脱颖而出(主要是指许昕和马龙)。这应该得益于乒乓球队科学的训续方式和队员们的刻苦努力。现在的中国队已经不需要像以前一样靠吃老本,新的技术和新老结合的阵容让中国队在实力的基础上增加了厚度,保证了连续的夺冠能力和极强的竞争力。
刘国正:乒坛常青树刘国正成名于世乒赛。在他初出茅庐的时候,中国乒乓球队开始进入新老更替的痛苦时期,老将状态下滑,小将尚不成熟,日本和韩国等对手的竞争力却在不断增加,在这个困难的时期,刘国正作为年轻选手,担起了捍卫国球尊严的重任。2001年大阪世乒赛,国乒众将表现神勇,男团战至决赛阶段,韩国队成为拦路虎,而刘国正也成为了决定冠军归属的关键一员。在中韩决战中,刘国正先失一盘,接下来又是在第6盘生死战中与对手打到了决胜局,而决胜局一度以13-17落后对手,眼看冠军就要拱手相让,但是刘国正还是顶住了超乎寻常的压力,一分一分将比分追平,并最终反超拿到最后2分,逆转险胜对手,帮助中国男乒捍卫了世乒赛卫冕冠军的尊严。
秦志戬:从1995年进入国家队以来,秦志戬始终未能真正成为主力选手。但是他在队中的作用却始终不可或缺,他是年轻选手模仿的主要对象,常常要客串其他队的外援与主力选手交锋,使主力队员更快找到大赛感觉。后来为了国乒的团体利益,秦志戬又主动放弃了参加世乒赛单打的机会。
王皓:是张怡宁之外唯一一位实现双圈大满贯的乒乓球运动员,先后获得10个“世界冠军”。2004年雅典奥运会,20岁的王皓在决赛中惜败于韩国选手柳承敏,获得亚军,而这也激起了王皓更加刻苦的训练。
2008年北京奥运会,24岁的王皓面对主场作战的巨大压力,先后战胜波尔、萨姆索诺夫两位名将,职业生涯第二次站在奥运男单决赛的球台。然而他还是遗憾地输给了队友马琳,卫冕失败,再度以亚军告终。
2012年伦敦奥运会,28岁的王皓在半决赛中输给了队友张继科,失去了第三次冲击奥运会男单冠军的机会。王皓在伦敦依旧获得了两枚金牌,这也使王皓成为了唯一一位连续三届奥运会均有金牌进账的乒乓球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