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岁代表什么生肖?
“新岁”指的是猪年,因为“鼠”与“牛”依次轮流进入“十年”之尾,如同旧岁消失得无影无踪;而到了“虎年”,“虎”字就是“新岁”的首个汉字了。 实际上,把“虎”字作为新年第一天的属相是明代才有的习俗。明嘉靖年间,南京当地官府在年初一早晨,给朝廷进献“嘉靖丙寅元旦白兔瑞禾”,嘉靖皇帝看了高兴极了,立刻让礼部准备祭典,庆贺“玉兔”前来送祥。不过,“玉兔”刚走第二天,嘉靖皇帝就下旨把“嘉靖丙寅元旦白兔瑞草”赐予他的宠妃——郑贵妃。
那么,这种习俗是从何时开始的呢?《红楼梦》里有一章,作者特意点明了“新正”的日子,可见,此时贾府已经按照“立春”为新年之首了。但《红楼梦》成书于清乾隆年间,这么看来,这种春节习惯的确是在明代之后才开始流行。 其实,从南宋时期开始出现“立春”是春节首日的说法,只是这一说法并没有得到普及。直到明中叶以后,“立春”才是春节的说法才开始盛行起来。究其原因,和明朝中后期帝王们崇尚道教有关。
明代中前期,宫中每年正月初一日都会举行盛大的祀典——朝觐群祀(初一日辰时,帝、后率百官及内命妇,朝诸庙宇)。当时,皇室崇奉的是“天地”和“日月光华”等神祇,其中“天”“地”位列“五岳”之首,“日”“月”分列二、三位。然而到了明代中晚期,道教在民间的影响力大大增加,人们崇拜的神灵中出现了大量道家神仙。据《神宗实录》记载,万历皇帝甚至在宫中专门修建了“玉皇阁”。
到了这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类颂圣祝典的词儿就不够用了,皇帝们需要新的文字和符号来证明自己德行圆满、功标青史。恰好此时“天人感应”说深入人心,而立春既是节气交替的标志,又是太岁纪元的起点。于是,以立春为元日的“建春斋仪”就此产生并沿用至今。 只不过,到了现代,“建春斋仪”中的不少内容已被简化甚至删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