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产品看重什么?
这个问题问得有点宽泛,我试图从多个角度来阐述一下。 首先,我认为投资者在选择一个金融产品时,最重要的应该是一个金融产品的“风险”和“收益”特征是否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收益率曲线相匹配。 所谓的风险匹配,就是说这个金融产品可能带来多少损失(可能的最大亏损幅度);所谓收益匹配是说这个金融产品预期能给你带来多少收益(预期最大收益率水平)。
这两者非常重要,如果这个金融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与投资者本人的风险/收益特征不匹配的话,那么这个金融产品就不适合投资者。 例如,如果一个年轻小资想进行理财投资,他(她)们可能更关注理财产品所带来的精神体验(愉悦感、成就感等)大于其现实收益,因此他们可能会选择一些风险较高但预期收益也较高的艺术品、基金、股票等进行投资,因为他们认为这种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能够更好地实现他们的财富增长目标并且满足他们的精神追求。
但是对于一个老年投资者来说,情况就不同了,他们可能更关心实际的收入(现金流量)而不是财富的增长,因此他们会更多地选择安全保本型的产品如国债、保险储蓄等,这些对于他们有更高的安全性,也能保障基本的生活开支。 所以,不同的投资者由于年龄、收入、风险承受能力等不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不同,对收益的追求也不同,所选择的理财产品自然也会有差别。
其次,一个金融产品的流动性如何也很重要。如果这个产品是“不可交易”的,那么它就很难成为一个好的理财产品,因为货币基金的流动性就是“t+1”,而且频繁的交易成本也比较高。 但是目前市场上很多所谓的“理财产品”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理财产品”,而是银行以客户名义购买的短期自融产品或者信托公司以客户名义融资的工具,这些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财产品”,它们在流动性和风险收益方面都有很大的缺陷。
投资者还需要考虑到的一个因素是这个金融产品的价格波动性如何。有些金融产品价格波动很大,不适合长期持有或作为理财投资,比如说外汇、期权等等。 同时,还要注意到这个金融产品的信息透明度问题。信息披露充分,大家就能知道“黑箱”里的操作细节,对风险有清晰的认识,做好相应的防范工作;而透明度不高,信息不对称,就会给骗子可乘之机,让投资者遭受损失。
当然,影响一个金融产品能否成为好理财产品的因素还有很多,以上只是简单的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