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是五行中的什么?

楚诗婷楚诗婷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丞相”之职,秦朝时由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员(百官之首)担任,汉朝沿用此制和称号。丞相全名为丞相将军,又称宰相,在东汉时地位达到极点。汉唐时的丞相,是百僚之首、统领百官的统治者。 到了宋朝,虽然设置了中书门下为宰相(但这是正式名称,不是通用简称),但宋朝实权较大的宰执,包括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参知政事,却并非以丞相为之,所以宋朝时“丞相”二字的含意与秦汉时大不一样;同时由于宋初沿袭唐制,在地方设置藩镇节度使,统管一镇的节度使亦称“丞相”,这完全是承袭自唐代的称呼了——虽然这种叫法也存在于宋代,但是宋代的文官系统已经渐渐取代了武人世袭的节度使制度。

元朝建立后,蒙古人在原中原汉地实行了特殊的政治制度,即“行省制”,中央设中书省,掌管全国政务(有点像宋朝的相权)。其中,中书省的右丞相是最高行政长官,左丞相次之,不过元代的左右丞相并无实质性的权力之分。元末战乱,这个制度被破坏殆尽。 明朝建立后,改革了元代的行省制度,改设北京和南京两个直辖政府,称“南北两直隶”,分别由皇上委任的北、南巡抚管辖;此外还设立都察院等机构分监察百官之权。为了与汉唐时代的“丞相”区别,称这些统管文武、统领百官的统治者为“辅臣”,而将单独负责一个部门的官吏称为“卿”。明成祖朱棣即位后,开始设立了内阁,作为辅助皇帝治理天下的机构。

进入清代后,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作为专制皇权的重要组成部门,直接受皇权支配。后来甚至出现了非皇室宗亲、无军功封爵的满大臣、八旗子弟出任首席军机大臣的情况,从而打破了“非勋贵不拜相”的传统。不过,这些人都只是充当皇帝的私人顾问,并没有实际上的执掌大权。这种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丞相”实际上已不能与汉代唐宋时期的丞相划等号了。

扶清吟扶清吟优质答主

古文字的“丞”,是一个人双手合抱、拱手呈礼的形象,是跪拜礼和揖让礼简化后的产物,引申有辅助、承继等意义。但其本义,却是一个人名(姜太公之子)。

丞是“承”的古字。上古“承”不作字,只用“丞”字。篆文“承”是“丞”的加注字。汉隶“丞”和“承”开始分字。“丞”字在后来的演变中,不再使用为“承”。作为职官名用字继续使用,如州丞、县丞等。如用于本义,须加注字为“承”。

“丞”字原是人名,东夷族君姓,姜太公之子,为齐国人。周初协助齐太公、齐哀公治理齐国,后为齐孝公元帅,伐纪有功。“丞”字原作从“彳”(chí)从“巛”(mǐn)“宀”字,“彳”表示道路,引申为行走。“巛”是双手合抱、拱手呈礼之形,是跪拜礼和揖让礼简化后的形式,“宀”表示房檐。“彳”“巛”“宀”三者相互配合,表示:行走在檐廊下的人,不断地合拱双手行跪拜大礼,以示尊重。其字既像其人,又表示其人的品德,乃周初“官以能人”的具体体现。“巛”兼表其音。由于“巛”字后来只用于人名和少数字中,一般人不认识,于是又加一个本无意义但同音的“夆”(féng,缝的古字)字,构成一个新的形声字。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