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以前的足球叫什么?
中国的足球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1904年,在当时的上海张园举行了第一次由华人举办的足球比赛。这次比赛的参赛双方分别是圣约翰大学和南洋公学(现交通大学)。
当时两队各派出了30人的队伍参加,比赛进行13小时,共进行了57场较量才分出胜负——圣约翰大学以6比1获胜。 1913年起,在上海等地连续举行了几届中华足球锦标赛,参赛球队包括沪上名校、东吴大学等。
不过那个时候的“足球”还叫“蹴鞠”。关于这一点,看过《水浒传》的人应该都知道,书中林冲等人物就经常提到“踢球”(蹴鞠)这一项娱乐活动。 1913年的第一届中华足球锦标赛决赛现场,来自上海的各大名校聚集了上千名观众观战,盛况空前。
1924年底,上海成立了新中国体育协会(简称新体协),并设立了足球部,任命柳亚子为主任,蒋伯雄为副主任兼教练。 后来为了备战即将于1936年在德国举行的奥运会,新体协将国内的足球精英汇集到一起,组成了一个“国家队”,徐培原任主教练。但最后由于战争等原因,这支号称“中国足球史上最强大的一支”最终未能成行。
从1925年到1935年间,新体协先后举办了六届全运会足球赛。除了1935年因为抗战爆发而未举办外,其余五届均为四年一届。参赛选手除了一般体育院校的学生运动员以外,还包括了一些中小学的学生选手。 这些赛事培养了中国第一代职业足球运动员,并形成了南方(上海、江苏一带)和北方(以北京为代表)两种不同风格的足球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