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价和美国的什么报告?
最近一周,全球央行抛售金储备的消息持续发酵。据世界黄金协会公布的10月份《黄金交易情》报告显示,2015年第三季度各国中央银行共出售了28.5吨黄金,为2013年第二季度以来最高水平。其中,中国、瑞士、美国分别售出6.2吨、4.3吨及3.9吨黄金,而俄罗斯则是净买入量最大的国家,达7.8吨。
随着央行的抛售消息不断爆出,国际黄金现货价格自10月28日创下1611.07美元/盎司的近三周高点后,陆续走低,并一度跌穿1500美元/盎司大关。但好景不长,进入11月份后又再度回升至1600美元/盎司上方运行。 那么,这些央行的黄金储备都是怎么得来的呢?大部分应该是开采出来的金矿,少部分可能是从其他国家购买的。因为各央行的数据并不对外公布,我们只能看到结果,而无法知晓过程。当然,不排除有些是其他国家的库存或者回收的金币。
对于各国央行来说,手中持有黄金的作用主要是为了防范货币危机的发生。当国内出现大量热钱追逐资产的情况,导致资产价格暴涨,同时通胀急剧升高时,为了保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需要抛售资产以压低物价水平。此时,如果央行手中的黄金足够多,就可以直接作为原材料生产实物黄金,投放到市场上进行逆回购操作。 如果手头上的黄金不足,就要从市场购买,即采用期货合约的形式锁定买入价,等将来有时间再行交割。不过由于期货是一种金融工具,可以通过杠杆作用放大投资收益率,因此对于急需用金的央行来说,可能并不愿意采用这种方法。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与其他央行协商,互调金库中的黄金,暂时调剂一下,这也是一种双赢的办法。不过这种关系肯定是建立在长期稳定的央行基础之上的,不然的话,随时有可能遇到“狮子大开口”的情况。 最后一种方法比较“无耻”,但是非常有效。那就是直接将手中的债券变现,换成现金后再去买金。因为现在世界各国都在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因此央行手头的债券都是国债之类的优质资产,变现应该不成问题。而且这种做法相当于变相加息,能够同时达到收紧流动性和抑制通胀的双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