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血象两万多?
孩子发热,就诊过程中发现外周血象异常升高(21.5万/μl,正常值3-9万/μl),立即给予降低血小板聚集的药物。 两天后血象仍高(18.6万/μl),并且出现活动后气短、口唇发绀、手指发绀,复查铁蛋白明显升高(745.90 ng/ml,正常值25ng/ml),立即给予输血(RBC和PLT),同时因患儿处于感染症状期,给予对症治疗。
一周后再次化验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减少(3.6万/mm^3),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降低,血小板计数稍低(130×10^9/L),但患者没有任何临床症状,继续给予支持治疗。
三周后复查血常规及复测铁蛋白,显示白细胞恢复正常,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恢复,血小板计数接近正常,铁蛋白水平明显下降至180.97 ng/ml。
点评: 这例患儿是由于患有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导致的外周血象异常升高并出现了严重并发症,如果初次化验血常规时发现血象高达21.5万/μl,医生会立刻诊断为“急性白血病”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
因为儿童急性白血病起病急骤,主要表现为乏力、头晕、发热、咳嗽等症状,化验检查可以发现白细胞总数以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升高,但一般不会超过20万个/μl;而且由于体内有大量增殖的白血病细胞存在,无论使用何种药物,这些细胞的数量都不会迅速降低。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出血症状通常较剧烈,而本病例只是表现为轻微的牙龈出血。 如果仅仅根据一次增高显著的血常规结果就诊断患儿为急性白血病,并在后续观察中未能发现白细胞持续增高的证据,那么这种“诊断失误”并不会给患儿造成过大的伤害,因为白血病一旦确诊,其治疗的方案与措施都是紧急而有效的。但如果这个“失误”是因为医生忽视了某些疾病也可能导致类似急性白血病的表现,那么这个疏忽就可能对患儿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 在本病例中,医生虽然发现了异常升高的血常规指标,但同时也注意到了患儿可能存在失血性贫血的体征,于是进一步发现了导致血象异常的根由——重度缺铁性贫血。经过及时的治疗,患儿转危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