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贷款有哪些特征?
农户贷款是金融机构向户籍或固定住所所在乡镇行政管理区域内的住户发放的用于生产经营或生活消费的贷款(不包括农户住房按揭贷款)。农户贷款的基本统计内容包括农户贷款笔数和金额。户是指长期(一年以上)居住在乡镇(不包括城关镇)行政管理区域内,以及长期居住在城关镇所辖行政村范围内的住户和居民户口不在本地而在本地居住一年以上的住户,国有农场的职工和农村个体工商户,还包括农村中举家外出谋生一年以上的住户,但不包括居住在农场、林场的职工和家属。农户贷款的主要特征有:
(一)贷款发放对象与客户经理在同一个行政区域内,即“乡情贷款”,这不仅有利于降低信息的收集、监督和管理成本,而且有利于克服“搭便车”和“破窗”行为,有效约束农户的信用风险行为。在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之下,利用乡情特色强化信用约束,比依赖于现代化的征信系统更为实际和有效。
(二)用途主要是一产(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等)及相关联的二产、三产经营。从我国农户贷款实际发生的情况看,大部分属于生产性贷款。这是因为农业是大多数农户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农户的农业生产行为和相关产业行为直接关系到其家庭自身福利改善的程度,而其家庭生活消费则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所得。
(三)一般为小金额贷款,不需要或不愿提供担保品,因而基本上属于无担保的小额信用贷款。主要因为我国农户规模小、分布广以及收入低,农户几乎难以提供能够作为抵押、质押物的私有财产。
(四)贷款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主要缘于农业生产的产出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五)贷款行为受惠于或受制于农业技术和市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