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药香付草药有什么功效?
有芳香化湿,疏肝理气,止痛作用。用于肝胃不和引起的胃痛、胃胀、胸肋胀满、消化不良。它由厚朴、木香、陈皮、青皮、枳壳、苍术、茴香、肉桂、香附等多味植物药材中提取其有效挥发油(即草药的有效成份)再加上赋形剂制成。亦即由多味植物药材的微化结晶集合而成的复方结晶体。
1.木香:味辛温、苦温、无毒。归肝、脾、肾经。入脾经能升能散,入肝经则条达气血,入肾经能通利二便。辛散苦泄,性温通,主入脾、胃经,兼入肝、三焦经,芳香走窜,其功主在理气,故能调气而健脾,理中州而疏肝,调理三焦而通利二便。治中焦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临床用之不论胀满而痛,或胀甚而痛,皆可应用。取其通调三焦,畅化气机,通达表里上下而宽胸膈,和胃气,畅食欲,宽中快气,消积顺气,解鱼蟹毒,并能调月经。
2.陈皮:性味苦、辛,温。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之功。治呕逆吐酸,咳嗽痰多。陈皮含有挥发油、橙皮甙、柠檬酸、维生素B等成分。药理实验表明,有强心、升高血压、兴奋中枢的功用,又能促进消化液分泌,排除肠内积气,缓和胃肠道刺激。其所含柠檬油的镇咳作用显著,作用持续时间亦长。
3.苍术:辛、苦,温。有行气止疼、健胃消胀、利湿止泻、散寒解表、醒神、抗衰老的作用。
4.茴香:性味辛、甘、温。被阿拉伯医生誉为“消化系统的卫士”。中医认为小茴香温肾散寒止痛、理气和胃能除一切动气,包括中寒虚泻、疝气作痛,还能摄唾、调五脏、理下气、入脾肾二经。
5.肉桂:又名玉桂、紫油桂、牡桂等。味辛甘、性热,为血中之气药,即能行血,又可行气。桂性大热,而能壮命门,温心脾,益真阳,疗沉寒痼冷之疾。肉桂以皮厚、油润、内有紫晶、无腐烂者为佳。有温暖经脉,通心胸,行肠胃,延经脉,养血脉。治寒疝腹痛,中风偏枯之症。
6.香附:味甘辛、微苦,性平,无毒。其功理气解郁,和中宽胸,《日华子本草》曰:“主一切气……消食下气。”《品汇精要》载:治腹内冷痛,气块,宿食不消,霍乱吐泻。《医学入门》称:女人崩漏,月候不调,胎前产后,血腕带下。《本草汇言》曰:“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也。” 本品含芳香挥发油达12%~15%。药理实验表明:具有显著的镇静、解热、镇痛、抑菌、抗炎及利胆作用。
7.厚朴:辛苦温、无毒,有行气消积,宽中除胀,止痛消痰,下气,杀三虫,安五脏,调营卫,疗痞满等功效。治胸腹痞满胀痛,并有降逆之功。《本草汇言》云:“厚朴温中散寒,除肝脾满痛,兼可消痰导水,治喘止泻,为平胃、制痰、消水、破积要药”。
8.青皮和枳壳:作用基本相同,均有行气、疏肝、消积、化滞,行痰之功,适用于肝胃气滞,肋痛,胸痛,疝痛、乳癖以及食积胃痛之症。但青皮苦温芳香、辛散气锐,其功主散,行气走肝强,疏肝止痛之力较优,尤善治肝郁气滞证。而枳壳苦寒性降,其功用滞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