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有钱人是负资产?
在媒体和坊间,经常会听到有关于负资产的新闻和闲谈,其中很多说法都不免有些误导了。比如,一个常见的说法就是某些国家负资产比例很高,而这个国家又是发达国家,他们很多人都是负资产,显然不符合常理。
那么,到底什么是负资产?负资产是人们经常说的一个通俗的说法,用比较准确的经济术语来讲就是净资产小于零。所谓净资产,就是一个人的总资产减去总负债,如果一个人的负债比总资产还多,就是负资产。
负资产是一种很常见的状态,特别在某些国家和特定年龄阶段的人群中。比如,在中国大陆、香港等有住房抵押贷款的国家和地区,很多人一开始买房都是负资产,因为他们需要首付的很少,但需要还给银行的钱很多。更普遍的情况是在发达国家,年轻人通常是负资产,在人的一生中,人们往往是年轻的时候需要借钱,比如读书、买房,这个时候净资产就变成了负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慢慢攒了一些钱,不再那么需要借那么多钱之后,净资产才慢慢变正。
但是,为什么那些人明明很有钱,还能出现负资产呢?比如,对于一个在大公司工作的人,在住房抵押贷款之外还有其他各种消费贷款,如果此时他意外失去了工作,那么就会出现一些短期偿债压力,但并不至于直接导致他净资产为负。即使他为了还钱不得不卖掉房子,卖掉房子之后的收入也肯定比还给银行的多,而且他还还有其他财产,不太可能会是负资产。
答案在银行。一个大城市工作的年轻人买房子并不需要自己掏全部的钱,很大一部分是银行付的。如果年轻人是负资产,这个资产和负债的差额就由银行来“陪”。更普遍的情况是大部分成年人,很多人都是挣的比自己掌握的财产多。但是,一个人的财富不仅有自己掌握的,还有在别人那里“赊”的。一个人每年的收入,大部分都不需要自己付钱,而是别人给的,甚至可以理解为别人欠自己的。这种由别人的“欠”形成的财产就是所谓的债权,债权在会计记账里,就体现在向外部单位和个人借来的钱,也就是个人的负债。一个人的财富就是自己有现成的财产+别人“欠”的财产,只要别人“欠”的财产比其他外界欠自己的钱多,就不至于被算成是负资产。
换句话说,年轻人,或者一些有一定收入的人,虽然有很多贷款,但收入很高,银行相信这笔钱一定能收回来,所以支持借贷。在借贷过程中,很多财产就形成了,年轻人有了自己的房子,银行也因为这笔贷款获得了财产。
所以,负资产在一个人的生命周期内很常见,很多有收入的中产阶级都有大笔的借贷。负资产也不见得是什么坏事,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经济很活跃,人们对于未来的收入很有信心,愿意去透支一部分购买房子和大件商品,促进了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