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台为什么叫屋面?
在建筑中,室内与室外之间有一定分隔的宽敞空间被定义为“阳台”;而“屋面”是就传统建筑物“盖顶”而言的,专指供人行走或用于遮风挡雨、晒晾衣物等用途的建筑物顶部平台。 因此从功能上看,“阳台”属于“室外地平面”上的一个“附属结构”,自然被定义为“房间”“单元”的一部分——这决定了它在建筑平面中的位置必须和房间或单元一般大小。
而在古代中国,这种小房子(相当于现代住宅的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等等)是按户设计的——“户”就是一幢住房里全部能住人的房间单位,它的大小和高度都是根据一户之内所有居住者的需要来确定的。这些户与户之间的非居住部分,即没有居住者需要的房间设施的非功能性空间,就被统一归为“廊”——这个“廊”其实就是后来所谓的“过厅”“过道”之类的,但在古代它是不能缺少的结构。
因为古代中国建筑是讲究“对称”的,这就使得每个建筑都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上各有一个这样的“门”——无论它是一间房屋还是两间的。 这样,在平面布局上,一间房子就等于两间房子加一个过道。
而对于传统中国建筑师来说,任何一个建筑只要安排了合理的“进深”(深度),就不会出现“热天晒屁股”的现象了(因为没有直接暴晒在太阳下的地面了)。这也导致了“前殿后寝”(前面是正房,后面是偏房,中间有回廊相连)——这种典型中国建筑形制之所以能够成功流传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