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推动了中国高铁?
推动中国高铁的,是经济利益的驱动和市场竞争的结果。 回顾历史,我国铁路发展过程中曾经历过几次高速发展的时期,第一次是1950年到1978年,当时国内物资极其匮乏,铁路运输承担了大量物资调运任务,为了适应大规模工业建设的要求,全国铁路进行了大改扩建,里程从2.3万公里暴增到7.3万公里;第二次是改革开放后至本世纪初,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国际贸易量的增加,铁路货运再度迎来黄金期,货运量从200亿吨公里猛增到400亿吨公里,也为如今高铁的大发展提供了条件。
进入新世纪以来,铁路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货运业务大量被海运和公路运输分流,同时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由重工业为主转为服务消费为主导,铁路在基础设施中的地位也相应下降,客运方面一直保持着平稳的增长,而货运则出现了大幅下滑,为了维持铁路的基本运营,国家只有通过不断投入的资金和资源来保持铁路的稳定运行。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进一步提升,进出口贸易总量的增加和交通运输结构调整的需要,铁路货运再次获得发展机遇,尤其是具有高附加值、竞争力强的货物需求量迅速增长,为高速铁路的建设和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目前世界上高铁技术主要被几大列车制造商控制,西门子等公司在技术上拥有绝对优势,而中国作为新世纪高铁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也在实践中掌握了相关核心技术并实现了突破,为中国乃至世界高铁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高铁技术还将不断更新换代,引领世界各国交通行业的发展。
高铁在国家的经济、运输交通中有着重要意义,是拉动新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高铁的建设每增长1%,就拉动钢铁4.5%的增长、建材1.4%的增长、机械2.3%的增长、电子1.3%的增长、电气1.9%的增长、石化2.1%的增长、劳动2.1%的增长)。高铁也是我国向世界输出的核心科技和制造技术,我国的高铁输出代表着“中国创造”。
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正确领导下,中国铁路人抓住了历史机遇,创造性地建设和发展了中国高铁,造就了辉煌的高铁成果,实现了从世界高铁技术学习者到世界高铁技术领军者的完美蜕变,引领了世界高铁技术创新发展方向。
第一,铁路总公司在高铁建设和运营上成绩卓著
国家铁路局主管铁路运输安全监管,承担保障铁路安全和质量,拟订铁路技术标准等责任。中国铁路总公司(铁总)以铁路客货运输服务为主业,实行客货运输统一调度指挥,负责铁路运输安全,办理客货运输业务,承担国家规定的公益性运输,保证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物资运输和应急运输。铁总还负责铁路建设,承担铁路运输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管理和经营铁路运输及与其相适应的产业等。从实际运行看,对铁路机车车辆和铁路建设市场具有监督管理职责以及组织和指导全路机车车辆、铁路设计、施工等企业开展技术与管理创新活动。中国铁路总公司由中央管理,是关系国家发展和安全的大型国有骨干企业。
中国铁路总公司在高铁体制上实行“网运分离”(网络和运营相互分离)和“网运合一”(网络和运营合为一体)相结合的运营和管理组织模式,具有“政企合一”的性质。这种体制,对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区发展不平衡、铁路资源严重不足、市场培育不充分的国情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既能保持政令畅通,保障高铁运营统一、高效、有序、安全进行,又便于调动各方面资源集中力量建设高铁,保证高铁建设资金持续有效的投入,保持高铁建设高速持续发展,是建设运营发展中国高铁的制度优势。
在铁道部时期,我国高铁建设运营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阶段。铁总组建以后,高铁发展进入了自主创新阶段。铁总组织我国各铁路运输企业、铁路设计和施工企业、铁路科学院等单位积极参加到中国的高铁建设中来,推动了高铁建设和运营水平的快速、持续提高,形成了我国高速铁路的工程建造、高速列车自主研发、高速铁路运营管理等三大技术体系,取得了以设计施工、列车控制、系统设备、振动噪声、防灾减害、牵引供电、系统融合、列车制动、列车撞击、基础设施等十大技术为代表的自主创新成果,建成了一批世界级高铁重大工程。
目前,我国已经成功开通北京到广州、杭州到宁波、北京到沈阳、宁夏到甘肃、哈尔滨到大连、深圳到广州、云南到贵州、郑州到徐州、沪昆等世界一流的高速铁路,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的兰新高铁横空出世。到2016年底,中国高速铁路已经超过2.2万公里,占世界高速铁路总里程的60%以上。我国铁路以占世界6.5%的营业里程,完成世界27%的铁路货运量,为世界之最。我国高铁建设和运营质量之高、速度之快、规模之大,震惊了世界。
第二,中国高铁的研制企业——中国南车,中国北车
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2015年南北车合并为中国中车)是国产高铁的研制企业,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指导下,在铁总的体制下,南北车坚持自主创新、开放式创新、协同创新等多种形式,在高速列车产品开发、核心技术突破和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建成了以总工程师为技术带头人、以科研设计骨干为中坚力量、以技能人才为操作基础的一个集机车、动车、客车、货车及城轨车辆研发、制造、维修和物流配套于一体的技术研发与产品制造体系,具有持续开发新产品和技术进步能力,实现了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向自主创新的转变。高速列车的产品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以南车集团为例,南车集团在铁总领导下建立了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自主创新平台。在高速铁路方面,重点建成了高速动车组系统集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高速列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通过平台建设有效整合了产品开发和科技创新资源。
南车集团高速列车研发与制造体系已覆盖了高速列车研发平台、技术研发中心和技术研发中心,其研发机构包括研究与开发部门、设计制造部门等,已形成了完整的高速列车研发创新能力、试验验证能力和工程化能力。以“永磁驱动系统技术”、“铝合金车体技术”、“列车网络控制技术”、“转向架技术”、“牵引控制技术”、“弓网受流技术”为代表的技术,在高速列车开发和工程化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技术成果。
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自主研制,南车集团目前能够生产我国和谐号CRH1、CRH2、CRH3、CRH5A、CRH380等系列动车组,CRH2系列和CRH380系列的京沪高铁CRH380A、380AL、380B等高速列车,2010年12月在沪杭高铁试验段跑出了416.6公里的世界铁路运营第一速,CRH380D、CRH380A型城际列车、CRH5E型卧铺动车组等也相继下线,满足了我国高速铁路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运输需求。特别是中国标准动车组京沪高铁载人试运行,标志着我国已全面掌握高速铁路动车组的关键技术,能够独立设计和制造中国标准动车组,标志着我国高铁动车组的技术水平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