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舌头有什么作用?
这个我有权回答! 先上图 这是我们当地一种奇特的淡水鱼,叫吸鳅(网上搜不到),属于脊索动物门软骨纲盲鳗目吸鳅科,由于长相独特,全身黑色,头部尖尖的,嘴巴又特别大,所以一眼就能认出。
这条鱼最奇怪的特性在于它具有吸盘一样的嘴部构造,可以用来吸附在物体上,也可以用来吸食其他鱼类身上的肉。这奇特的嘴形也是它命名的由来。它的另一特性是雌雄异形,雄鱼的胸鳍和尾部有漂亮的黄色纹,而雌鱼则没有。这是我在野外采标本的时候拍的,当时觉得特别惊奇。
现在说下重点,这种奇怪的嘴型不仅外观与众不同,在科学实验中也被发现与其他鱼类不同的功能。
1986年,美国康奈尔大学的W.B.莱文教授及同事进行了一项关于鱼类的味觉器官研究的实验。他们将一条鱼的甜味感受器移植到另一条鱼的舌头上面,然后测量这两条鱼对甜味刺激的生理反应。 他们发现尽管两条鱼都具有甜味感受器,但只有具有舌头的被试鱼表现出对甜味的正反应,而没有甜味的被试鱼却没有反应;而且,当实验者用手指蘸点糖放人被试的鱼嘴里时,带有舌头的中大比目鱼会迅速地把手指裹住并吞掉,而不带舌头的窄大比目鱼却对此毫无反应。由此他们认为,舌头的存在对于感知甜味是必要的。
1994年,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J.L.C.Jansen和他的同事们做了另一个有关味觉的实验。他们比较了三种不同的鱼(两种虹鳟,一种罗非鱼)对几种不同味道物质的反应,这些味道包括酸、甜、苦、咸和一些味道复杂的化合物。 结果表明这几种鱼对不同的味道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例如,对咸味反应最大的不是罗非鱼而是虹鳟,而对甜味最大的是日本虹鳟。最令人吃惊的是,这三种鱼对甜味强度的感知能力非常不同,对甜味刺激的反应从弱到强依次为:罗非鱼>日本虹鳟>荷兰虹鳟。此外他们还发现,虹鳟的味觉敏感性与舌头的大小密切相关。
他们得出结论,与哺乳类不同的是,大部分鱼类的味蕾是分布在舌头表面的,并且舌头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味觉敏感性。 以上两篇论文中提到的实验鱼类,虽然都属于鱼纲的硬骨鱼亚纲,但是属于完全不同的目。可见,鱼类通过增加味觉受体细胞的密度,提高嗅觉细胞的功能来弥补自身味觉上的缺陷,以达到基本感觉食物的酸甜苦咸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