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母草有什么作用?
这个问题问得真是时候,前天正好在药厂开会聊到这个事情 叶下珠为苦草科植物叶下珠的干燥成熟种子[1]。又名叶底珠、叶珠、小叶苦茶、珍珠凉伞等。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具有清热明目、解毒消痈之功效。常用于目赤肿痛、疔疮肿毒等症。 本品为常用中药之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其性味苦寒,归肝、小肠经,主要含有叶下珠素类、叶黄素类、多糖类等成分[2-3]。近代临床研究表明,叶下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可显著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炎症反应,从而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还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4-5]。
目前,叶下珠的药理研究较为深入,文献报道较多,其抗乙肝病毒(HBV)作用更是受到广泛重视[6]。1980s至1990s期间,国内外多个研究机构从叶下珠中提取出具有抗病毒作用的叶下珠甙(Phylloboside)并进行了深入研究,该甙类成分对多种RNA和DNA病毒均有抑制作用,特别是对于肝炎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7]。近年来,一些学者还发现叶下珠对于HIV感染也有一定疗效,这为叶下珠在艾滋病治疗领域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8]。
除直接抗病毒作用外,有研究者发现叶下珠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而发挥抗病毒效应,具体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增强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有关[9]。另有研究发现,叶下珠对由CCl4诱导的大鼠急性肝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能够明显降低血清转氨酶活力及胆固醇含量,增加蛋白合成,抑制肝丙二醛(MDA)含量,减少脂质过氧化,从而起到保肝护肝的作用[10]。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叶下珠现已广泛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辅助治疗。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叶下珠虽可用于多种疾病诊疗,但其不良反应较小且轻微,主要为胃肠道功能紊乱,如恶心、呕吐、腹泻,此外尚有头晕、头痛、皮疹等发生,一般停药后症状即逐渐缓解。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古代医书《本草纲目》中就曾记载,叶下珠其性微寒,故凡体虚、脾虚便溏者慎服此药。现代药理学也表明,叶下珠可降低胃酸分泌量,延缓肠道蠕动,因此患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也不宜服用。